捷 径
■ 李伟明
阿洪从家里到单位需要经过几条大路。其中两条大道之间,有一条小路,知道的人少。小路弯弯曲曲,大多数路段只能单向行驶。那时有车的人还不太多,阿洪每天习惯开车从这里穿过,与以同样的速度走大路相比,差不多可以节约10分钟。
这条小路成了上班的捷径。阿洪很为自己有一条捷径而高兴。因为这样一来,他就可以推迟10分钟出门。对于习惯了晚睡晚起的人来说,10分钟的睡眠不是小事,它或许可以还你一个精神焕发的状态。
这种生活延续了好几年,阿洪也惬意了好几年。但不知什么时候开始,阿洪发现从这条小路经过的车多起来了。以前,走十次难得一次遇到对面有车过来。可现在,时不时遇到对面来车。因为路面窄,每逢这种情况,只好根据双方所处的环境,由某一方找地方退让。如此一来,不管是哪一方退让,都要耽误几分钟时间。
再后来,小路上的车越来越多,找地方让车已成了家常便饭。有的时候,连续遇上需要让车的情形,进进退退地,三番五次折腾起来,让车的时间便超过10分钟,人的心情也因此大受影响。
最近的一次更是糟糕。那天,相向而行的车辆太多了,在小路的两端挤成一团。最初的时候,每个方向也就各一辆车。对面那辆车后面不远处刚好有一个空档,如果驾驶员愿意退后几步,便可以保证道路畅通。但那辆车偏偏不肯后退,还指望着别人让他。这边的车主根本就没想过要自己倒车,一直在那里耐心等着对方的谦让。待得几分钟之后,对面那辆车的后面又跟上了几辆车,即使排在最前面的那个人想退,也退不成了。而阿洪这边,车辆也越跟越长。于是,大家互不相让,不断地摁喇叭,希望对方能够退几步,让自己通过。可不管怎么摁喇叭,双方的车都没有退让的意思。因为谁都知道,让了一辆,就得让一路,对面的车那么多,而且源源不断,一旦开了这个口子,后果不堪设想。更何况,大家即使想退,也无处可退,因为自己的后面已经跟了一条长龙。结果,在狭窄的小路堵了半天,大家都骂骂咧咧,但两边的车都动弹不得,谁也走不了。最后,有人无奈报警。在警察的指挥下,费了好长一段时间,车辆才慢慢地挤出了小路。
阿洪为此第一次旷工半天。心情沮丧之余,阿洪突然发觉,这条路虽然距离短,但没人管理,秩序混乱。以前车少时确实方便快捷,几分钟便可通过。但现在经过的车辆一多,根本就不能保证通行时间了。即使最终能穿过它,所费的时间也不少于从大道绕行。也就是说,自从走的人多了,在这种无序状态下,它早已不再是捷径。自己因为先入为主,一直把它当捷径,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依赖性,不想改变现状,这才没有及时发现问题。若是不吸取教训,继续沿用老思路,按这个路径模式走下去,难保下次还会耽误时间。
这次艰难的通行,总算让阿洪明白,要确保上班不迟到的话,还是走大道才保险。按当前的车流量,小路虽然看起来路程更短,但由于不确定因素太多,在时间上未必更快。大道虽然路程远些,但道路宽敞,秩序井然,红灯停绿灯行,规则对大家都公正,机会对大家都均等。
其实,世间的所谓捷径,都是少数人心目中的捷径。因为走的人少,它的便利才体现出来。当越来越多的人走这条路时,捷径的“优势”便可能成为劣势,反而让喜欢走捷径的人吃亏,欲速则不达。“偷懒”的办法要看用在什么场合,总是幻想走捷径,说不定哪天就事与愿违、前功尽弃,甚至在关键时刻让你付出沉重的代价。为什么更多的人需要行大道?因为唯有大道才能承受芸芸众生,才能消解诸多问题。人生苦短,宝贵的时间哪经得起随意折腾?如果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不容疏忽的事情,最佳选择,还是老老实实遵循客观规律,踏踏实实按光明正大的可靠路径往前走,才不会导致遗憾。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肖文翔
审核:吴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