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妇幼保健院成功抢救误服“海绵宝宝”致肠梗阻患儿

5月24日 16时 阅读 29864

近日,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八里湖院区小儿外科团队在户佐珍副主任医师的带领下,成功救治了一名因误吞“海绵宝宝”玩具导致肠梗阻的1岁患儿。该案例再次为家长敲响警钟,看似无害的玩具,可能成为威胁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

案例回顾:误吞“海绵宝宝”引发危情

患儿因持续呕吐、腹胀、排便困难2天有余被紧急送医。经腹部彩超和X光检查,户佐珍副主任医师发现肠道内存在异物堵塞,迅速诊断为完全性肠梗阻,需立即手术。术中探查发现,一枚吸水膨胀至乒乓球大小的“海绵宝宝”玩具牢牢堵塞肠道,导致近端肠管严重扩张。术中,宋鸿钰医师通过精细的肠道切开取异物术,完整取出异物并完成肠吻合修复。术后,患儿恢复良好,目前已康复出院。

图片

图片

延伸思考:“海绵宝宝”玩具的危害性
01
材质与特性

此类玩具主要成分为聚丙烯酸钠或聚丙烯酰胺,吸水后体积可膨胀数倍至数十倍,从绿豆大小变为直径4-6厘米的球体。

02
肠道风险

误吞后,玩具在胃肠道内迅速吸水膨胀,导致机械性肠梗阻,可能引发肠穿孔、腹膜炎甚至感染性休克。

03
诊断难点

早期症状(呕吐、腹胀)易与普通肠胃炎混淆,常需术中才能确诊,延误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温馨提示:家长防范与急救建议

1.玩具选择:避免购买小颗粒或吸水膨胀类玩具(如海绵宝宝、磁力珠),检查玩具是否符合儿童年龄安全标准。

2.环境管理:将硬币、纽扣电池、小饰品等易吞物品放在儿童无法触及处。

3.急救措施:

①若误吞异物且未进入气道,可尝试用手指清除口腔残留物;

②若出现呼吸困难,立即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适用于1岁以上儿童)。

4.及时就医:一旦怀疑误吞异物或出现肠梗阻症状,应立即送医,切勿拖延。

(来源:九江市妇幼保健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熊焕唐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