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活周刊丨老年人的牙口江湖

5月24日 10时 阅读 31483

  人这辈子就长两回牙——小时候的乳牙换完,恒牙就得用一辈子。可这口牙到了老年,有人能啃骨头嚼花生,有人却连豆腐都得抿着吃。在九江的街头巷尾,老人们关于牙齿的酸甜苦辣,正上演着不同的故事。

  •新老人的牙口翻身仗•

  早上七时,68岁的周美云对着卫生间的镜子仔细刷牙。电动牙刷嗡嗡响着,台面上摆着牙线、冲牙器,像士兵列队。去年她花了积蓄种上三颗牙,现在啃苹果“咔哧”一声,脆生生地响。“我女儿说我这是花钱买痛快,可你们年轻人不懂……”她掏手机翻照片,“上个月去青海玩,牧民家的烤羊腿,我撕下老大一块!”屏幕里的她举着羊腿咧嘴笑,白生生的牙咬着焦黄油亮的肉。

  在庐峰社区活动室,72岁的吴建国刚听完护牙课,正给老伙计们看牙模。“我这口牙花了小十万。”他大大方方咧开嘴,露出一排整齐的种植牙,“早些年舍不得钱,吃面条都挑软的。现在好了,昨晚和朋友们涮火锅,毛肚黄喉照吃不误!”老伴在旁边插话:“自打种了牙,他连嗑瓜子都抢着来,说是要把前些年亏的补回来。”

  也有子女在悄悄改变。29岁的小刘每月带奶奶去社区洗牙:“奶奶总说浪费钱,我就哄她是街道免费检查。”他掏出奶奶的牙具包——儿童软毛牙刷、草莓味牙膏,“老人家跟小孩似的,得哄着护牙。”

  •高龄老人的软食江湖•

  与“新老人”的洒脱形成对比的,是更多高龄老人被困在“软食围城”中。每年一入夏,86岁的李新潮奶奶每天守着灶台煨冬瓜汤,土豆要炖到筷子一戳就化。“我们是上海知青,年轻时最爱糖醋排骨的脆骨,现在连煮软的青菜都得用牙龈碾半天。”她摘下半口松动假牙苦笑:“戴久了牙床磨出血,摘了又怕孩子们嫌我说话漏风。”

  这样的困境在养老院更为凸显。小王是赛城湖一家养老机构的护工,她每天都负责把餐盘端到老人们的房间内。“蒸成泥状的胡萝卜、去刺打茸的鱼肉、熬出米油的南瓜粥……这是常见的菜肴。有一次一位老人吃了儿女送的点心,结果粘牙的糖块卡住假牙,半夜送急诊。”

  在九江某口腔医院候诊区,46岁的张女士陪父亲来复查。“老爷子死活不肯种牙,非说老掉牙是天命。”她翻出手机里的家族群,“您看,这是我妈——天天在群里发养生文章,说什么‘牙越磨越结实’,结果把牙磨得只剩桩子。”诊室里,医生正劝老人:“您这牙根都蛀空了,再不处理要伤神经。”老人攥着检查单嘀咕:“种颗牙抵得上半年退休工资……”

  •护齿之道:从观念到行动•

  更深层的矛盾藏在细节里。社区义诊中发现,许多老人用了几十年的“上下刷”其实是错误手法;超市货架上的“中老年软毛牙刷”,往往因刷头过大清洁不到后槽牙。口腔医生林婉婷感慨:“很多子女给父母买进口营养品,却不知道带他们做次牙周检查,一口好牙才是最好的‘保健品’。”

  牙齿是身体最坚硬的器官,却也是最诚实的岁月记录者。当“新老人”在烧烤摊咬下第一口脆骨时,当高龄者望着西瓜默默选择榨汁时,齿间百味早已超越咀嚼本身。或许,真正的“老有所养”,可以从教会父母正确使用牙线开始——毕竟,那副陪我们尝遍酸甜苦辣的牙齿,值得温柔相待到最后。

(九江日报记者 周慧超 文/摄)

编辑:方旬瑜

责编:肖文翔

审核:杨春霞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