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活岁月丨老屋·童年

5月17日 10时 阅读 31556

老屋·童年 

□ 江继祥

  我的老家位于彭泽县马当镇一个宁静的小村庄,一条蜿蜒的小河从村边流淌而过,最终汇入壮阔的长江。我家的老屋,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我的童年乐园,充满了快乐与温馨的回忆。

  老屋最吸引我的是正中央的长方形天井。天井上空经常流动出一幅幅自然、唯美的画面。每当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可以看到蓝蓝的天、飘动的白云,还有鸟儿翱翔而过;夜晚,可以欣赏到闪烁的星星和美丽的月亮,感受夜色的宁静与美好。我经常坐在天井中间的青石板,有时我会顽皮地将天井的排水口堵住,捉来几只乌龟和青蛙放入其中。看着乌龟缓缓爬行,青蛙欢快跳跃,我高兴极了。

  那时候,燕子在每年的春天成双成对从遥远的地方飞来,在我家的房檐上筑巢安家。我目睹着燕子们忙碌的身影,它们用细草和羽毛精心构筑巢穴,然后欢快地钻进去,头探出来鸣叫。我抬头望去,只见母燕子紧盯着我,生怕我会伤害它。

  小燕子出生后,它们的父母便不停地在外面寻找食物,而可爱的小燕子则安静地躺在窝里,期待着父母的归来。每当小燕子的父母满载而归,小燕子就会伸长脖子,欢快地叽叽喳喳叫着。这时,小燕子的父母会用嘴将捕捉到的食物喂进宝宝的嘴里,然后又匆匆飞走继续觅食。直到有一天,小燕子的父母带着它们飞走了。我心中涌起了莫名的悲伤和失望,同时也带着一丝担忧,不知道明年的春天它们是否还会来。我渴望再次见到那熟悉的燕子。

  我从小非常迷恋古书。那时,我经常坐在老屋的阁楼上,沉浸在爷爷遗留下来的古书中,一整天的时间就这样悄然流逝。那些线装的《红楼梦》与《儒林外史》我反复品读,深感其中之韵味。我从《红楼梦》中似乎领悟到了一系列深刻而多维的人生哲理与社会观察,这些感悟跨越时空界,至今依然熠熠生辉,引人深思;而从《儒林外史》中仿佛读懂了,在那个“学而优则仕”的时代背景下,科举制度既是无数士人梦寐以求的登天之梯,也是将他们紧紧束缚、甚至扭曲变形的枷锁。

  我家老屋宽敞,常是生产队组织说书活动的首选场所。每到夜幕降临,说书人便会来到我家,这时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会聚集于此,有的人携带着凳子,有的人则空手而来。说书人一边敲击着醒木和鼓板,一边娓娓动听地讲述着《水浒传》《隋唐英雄传》《薛刚反唐》《穆桂英挂帅》等经典故事。他的声音时而高亢激昂,时而低沉婉转,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我随着说书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时而紧张得紧握拳头,时而欢欣地鼓掌叫好。我听得津津有味,内心波澜壮阔,热泪盈眶。仿佛那些英勇威武、风度翩翩的英雄们,生动地展现在我的眼前。

  我家老屋门前的道场很大,那是我在孩提时代的游乐园地。每到下午放学归来,我与小伙伴们会聚于此,尽享嬉戏的快乐。我们玩起了跳绳、斗鸡、打沙包、扫陀螺、抓石子、踢毽子以及滚铁环等游戏,每次都玩得不亦乐乎,以至于忘记了做作业、忘记了吃晚饭。

  我家老屋门前的池塘,宛如一幅生动的画卷,美得令人陶醉,让人流连忘返。在夏季,池塘的水深且清澈,偶尔有青蛙跃入水中,鱼儿跃出水面。荷叶如诗般成对舒展,宛如卷轴般缓缓展开。水中的鱼儿不时触碰荷杆,荷叶随之轻盈摇曳,如同轻盈的少女摆动裙摆。蜻蜓与小荷相依,蝴蝶不时造访,营造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清晨,池塘边的柳树上传来鸟儿的啁啾鸣唱,池塘里的蛙声将我唤醒。女人们也早早地来到池塘边,将搓衣板放在水边,一件件地清洗着衣物,捣衣声和她们的谈笑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如今,那座历经百年沧桑的老屋、承载太多记忆与情感的老屋被拆了。我深感惋惜,却无法挽回。我童年的欢乐与梦想,都留存于老屋之中,也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里,成为了我生命中最幸福、最珍贵的记忆。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肖文翔

审核:杨春霞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