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看,这个小小的长班锁凝聚了‘样式雷’榫卯工艺的精髓,大家通过体验,不仅可以感受到我们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内涵,而且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益脑益智”。前不久,在首届江西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交易会九江馆的“样式雷”文创展区,永修县“样式雷”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扬文忙得不亦乐乎,家长和孩子们将他团团围住,听他讲“样式雷”工匠精神的故事,还有他和团队开发的一件件“样式雷”文创产品更是让大家爱不释手,成为展馆内的“顶流”,前来打卡、研学、直播的观众络绎不绝。一次参展、收获满满,张扬文特别高兴,他说,要让更多人认识“样式雷”、了解“样式雷”、传承“样式雷”,不断唱响“样式雷”文化品牌,推动“样式雷”文化焕发新活力。
1 从小就喜爱家乡的“样式雷”传统文化
“一家‘样式雷’,半部古建史。” 发祥于永修县的“样式雷”家族,历经八代传承,主持设计修建清宫皇家建筑260余年,在中国古建筑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
作为土生土长的永修县人,现年56岁的张扬文从小就听过“样式雷”的故事,心里一直有个梦想,要传承和弘扬“样式雷”文化。前几年他选择放弃了原有的工作,一头扎进了自学建筑,下海创业的梦想实践中。他说“一直以来,我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尤其长大后深入了解了本土的‘样式雷’文化后,更是对它如痴如醉。”
如何让这份厚重文化在永修县继续赓续传承?2021年,张扬文和他的团队争取到了重新装修永修县吴城镇望湖亭的机会,望湖亭是永修的一处文化地标,张扬文在设计施工时将传统的斗拱、飞檐建筑工艺融入进去,对装修材料的选择严格要求。通过建筑施工,力求还原吴城千年的历史文化,让重新装修的望湖亭既充分体现永修“样式雷”的工匠精神,又能让后人记住吴城的历史。施工中,他还巧妙运用影雕、浮雕技术,将与鄱阳湖、永修县、吴城镇有关的传说故事、诗词歌赋、书画作品等进行二次雕刻创作,全部融入到重新修葺的望湖亭中。重装的望湖亭,凝聚了“样式雷”工匠精神、更全方位展示了千年吴城的文化,让每一名参观者赞不绝口,大家都感叹说:“曾经望湖亭是一座风雨亭,现在成为鄱阳湖畔名副其实的文化亭。”看到自己的付出得到肯定,张扬文欣慰不已。
2 投身“样式雷”文创研发新赛道
前几年,张扬文加入到了永修县“样式雷”文化研究会,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后,更是全身心投入到“样式雷”文化研究转型赛道的思索上。他把“样式雷”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世代不坠的“诚德家风”提炼为“情怀、精神、能力、作风”四个维度,深入学校社区进行宣传。
2024年,他代表永修县“样式雷”文化研究会赴深圳参加第二十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后,萌发了开发更多“样式雷”文创产品的想法。回来后,他马不停蹄地赶往浙江、福建、广东等省份考察,进一步开发了深受市场欢迎的“长班锁”文创产品并成功申请专利商标。该文创巧妙融合了大国工匠精神——“执着专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是一款益智、自律、励志的“样式雷”新时代文创品。今年,在永修县吴城举行的半程马拉松比赛中,“长班锁”作为凝聚大国工匠精神的永修文创礼品,免费赠送给了每一名跑马选手,深受大家的喜爱。张扬文说,是“样式雷”的工匠精神和良好的家风家训激励着像我一样的创业者披荆斩棘、精研技艺。“长班锁”等系列“样式雷”文创将榫卯智慧与“样式雷”文化深度融合,以现代手法展现传统文化魅力。一有机会,张扬文就带着“样式雷”文创产品走出去开展对外交流,让“样式雷”文化走进大众视野。
3 “辉煌‘样式雷’·活化新质美”思政课走进校园
张扬文深知,文化传承的关键在于普及,只有让更多人了解“样式雷”文化,才能让其真正焕发生机。为此,他总是活跃在文化宣讲的第一线,成为传播“样式雷”文化的使者。
2024年,张扬文组建“样式雷”大思政讲师团,主导成“样式雷”大思政课题组,研“辉煌样式雷·活化新质美”大思政课。以弘扬“样式雷”传统文化为主线,借助榫卯产品,以大中小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社区为阵地,将“样式雷”文化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等有效融合,构建起“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的良好格局,打造永修县大思政教育特色品牌。他还积极拓展文化传播阵地,在永修县白莲小学创立“样式雷”榫卯匠心社和“样式雷”工坊,让榫卯智慧在校园里生根发芽。2024年,他的实录课《辉煌样式雷·文化遗产美--解锁中国古建筑文化的榫卯密码》在江西省“五老”思想政治理论优质课评审中获奖。当年,他宣讲“样式雷”大思政课80余场,受众学生超万人。2025年3月,“样式雷”大思政课常态化进入永修县中小学校,已成为该县多所学校的特色素质课。
(九江日报记者 洪永林 文/摄)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肖文翔
审核:吴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