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传递家乡文化
廖柳
九江,我魂牵梦绕的家乡,宛如一颗在岁月长河中打磨得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散发着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魅力。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像是一本厚重的史书,密密麻麻地承载着岁月悠悠的故事;每一处风景,又似一位位沉默却深情的讲述者,静静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荣耀。为了能让这份魅力跨越地域的限制,传播到更广阔的天地,我毅然踏上了一段充满创意与深情的特别旅程——精心设计九江十景文创书签。
九江,这座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景观。那巍峨壮丽的庐山,云雾缭绕间,尽显雄伟与神秘,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千古绝唱;波光粼粼的鄱阳湖,水天相接处,孕育着无尽的生机与诗意。还有那气势恢宏的胜利碑,庄严地矗立着,见证了无数重要时刻;古朴典雅的烟水亭,在岁月的洗礼中,依旧散发着独特的韵味。每一处景点,都仿佛是一首无需言语却能直抵人心的诗篇,又似一幅立体的、生动的画卷,蕴含着无尽的魅力。我满心期望,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将这些景点的独特之处,以一种既新颖又充满趣味的方式展现出来,让更多未曾领略过九江风采的人,能够了解九江,进而深深地爱上这座城市。
构思文创书签的过程,就像是一场充满未知与惊喜的奇妙冒险。我反复思索,最终决定在书签的正面设计以景点名为谜底的原创灯谜,而在书签的背面创作包含景点名的原创嵌名联,如此一来,每一个书签都能成为一个精巧的文化载体,承载着九江的历史与文化。就拿胜利碑来说,我设计的灯谜“窦伯度燕然勒功”,巧妙地运用了窦宪在燕然山刻石记功的典故,将其与胜利碑所代表的胜利意义紧密相连。当人们看到这个灯谜,在思考与猜谜的过程中,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的奇妙交融。而书签背面的对联“水载风流澄玉宇;碑铭胜利傲青天”,则从两个截然不同却又相得益彰的角度,展现了胜利碑的独特风姿。上联描绘了水的灵动与柔美,它承载着岁月的风流,仿佛能将整个宇宙都澄澈;下联突出了碑的庄重与威严,它铭刻着胜利的荣耀,傲然屹立于青天之下。同时,这副对联还巧妙地嵌入了“胜利碑”三个字,让人们在品读对联时,能深刻感受到胜利碑在九江这片土地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它所承载的深厚历史与文化内涵。
设计烟水亭书签时,正值深秋的一个清晨。我独自来到烟水亭,站在九曲回廊之上,静静地仰望这座历经岁月的亭台。彼时,烟云如同轻薄的纱幔,缓缓地垂落大地,如梦如幻;水中的月影,宛如巨兽之口,神奇地“衔”住了远处连绵起伏的庐山。在这光影不断流变的奇妙时刻,静止的亭台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宛如一个灵动的生物,在天地间演绎着属于自己的故事。此情此景,让我灵感迸发,遂得佳联“烟云拂地名千载;水月衔山活一亭”。这副对联中,“烟云拂地”四个字,瞬间勾连起了千年的沧桑岁月,让人仿佛能看到过去的时光在这片土地上缓缓流淌;“水月衔山”则巧妙地点活了这方寸之间的乾坤,将天地的奇妙景象融入这小小的亭台之中。当我为烟水亭创作谜面“轻霭骤雨歇(打一九江景点)”时,心中满是对这一景点的独特理解。这个谜面,通过巧妙的文字组合,表示烟水停歇之义,又因“停”通“亭”,完美地契合了烟水亭这一谜底。后来,当我把这枚烟水亭的书签寄给远在美国的好友时,好友特意视频连线,让我详细讲解。他兴奋地说,要在亚特兰大的同乡会上展示这方“会说话的书签”,那一刻,我心中满是自豪,也更加坚定了继续创作的决心。
当一张张书签设计完成,看着那精美的画面,独特的灯谜和对联,心中满是难以言表的成就感。这些书签,早已不再仅仅是一张张普通的纸片,它们是我对家乡深深热爱与崇高敬意的集中体现。每一个字,都是我对九江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每一副联,都饱含着我对传承家乡文化的热切渴望;每一条谜,都凝聚着我对展现家乡魅力的独特构思。
制作书签的过程同样充满了乐趣。为了找到合适的纸张,我跑遍了市内的各个文具店和纸张供应商。我仔细地触摸每一种纸张的质感,认真地比较它们的色泽与厚度,力求纸张的质感能够与书签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完美匹配。在印刷过程中,我更是丝毫不敢懈怠,每一个细节都仔细核对。从灯谜、对联的文字是否清晰无误,到图案的色彩是否鲜艳饱满,我都一一严格把关。当看到一张张书签从打印机中缓缓吐出,那一瞬间,心中的喜悦如潮水般涌来,无法言表。后来,为了让书签更加精致、更具质感,我还尝试制作了更为精良的黄铜书签。并给每一枚书签配上精美的礼盒。
而这些制作完成的九江十景文创书签,带着我的殷切期望,如同一只只轻盈的飞鸟,飞向远方。我迫不及待地把它们送给外地的同学、朋友和同事,希望他们在使用书签的过程中,能够自然而然地了解九江的历史文化,真切地感受九江的独特魅力。也许,他们会在某个闲适的午后,阳光正好,心情也格外舒畅,当他们拿起一本书,不经意间看到书签上的灯谜,便会饶有兴致地猜起来,在思考与探索中,逐渐走进九江的文化世界;也许,他们会在忙碌生活中的某个不经意瞬间,读到书签背面的对联,被那优美的文字和深刻的内涵所打动,从而对九江的景点心生向往,渴望有一天能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去领略那真实的美景。
春分那天,我来到新修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傍晚时分,落日的余晖将江面染成了一片醉人的金红色,波光粼粼的江水宛如一条流动的金色绸缎。游人们纷纷举起手机,拍摄眼前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仿佛在寻找与书签上相同的风景。几个穿着汉服的少女,手持锁江楼书签,对着锁江楼摆出各种优美的造型,她们口中念着对联的声音,被轻柔的江风送得很远很远。看着这一幕,我忽然想起设计锁江楼书签时写的配联:“七层塔锁江心浪,百尺楼遮水面风”。此刻,我才真正深刻地体会到,这小小的方寸书签,真的能够载动千年的光阴。暮色渐渐浓厚,天际线亮起了连绵的轮廓灯,古老的水码头与现代的跨江大桥相互映衬,交相辉映。这景象,恰似书签正反面的灯谜与对联,在漫长的时光长河里,彼此呼应、彼此唱和,共同诉说着九江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肖文翔
审核:熊焕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