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里传出悠扬的歌声,书画室中墨香四溢,舞蹈室里身姿灵动……走进市老年大学,一幅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扑面而来。在这里,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生活的热爱,让退休生活绽放“新精彩”。
黄梅戏里的“戏友”师生情
退休后的冯素珍,一头扎进黄梅戏的世界,学戏、唱戏、演戏,戏韵成了生活最美的旋律。而两年前,当她走上市老年大学戏曲老师的讲台,未曾想人生下半场竟圆了上半场未尽的梦。
在市老年大学荷花垄校区黄梅戏班,冯素珍秉持“亦师亦友”的教学理念。课堂上,她严谨专业,一招一式、一腔一调悉心传授;课堂外,她是学员们品戏、聊戏、爱戏的知心“戏友”。
起初,不少学员带着好奇走进黄梅戏课堂。冯素珍通过《黄梅戏艺术魅力》主题讲座,与学员共同赏析经典剧目、探讨角色情感,在彼此心间架起一座艺术桥梁。课间,学员们常围着冯素珍请教:“冯老师,为啥您唱得那么动人?”此时,冯素珍会从发声技巧、咬字归韵、装饰音运用到情感处理,与学员深入交流。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输出,而是双向的艺术对话。
“戏友”式相处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学员们不再拘谨,大胆尝试、乐于分享。有的学员将课堂所学制成短视频发布,与更多戏友交流。冯素珍也积极参与,和大家一起打磨唱腔、推敲身段。平等互动让黄梅戏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在冯素珍眼中,戏曲传承不是生硬教条,而是心灵共鸣。当师生变为“戏友”,黄梅戏不再是枯燥知识,而是流淌在生命中的艺术清泉,滋润着一颗颗热爱戏曲的心灵,在老年大学的课堂上绽放独特魅力。
绽放光芒的“全能之星”
2005年,胡智云告别了奋斗多年的工作岗位,本以为退休生活将归于平淡惬意,然而市老年大学却为她开启了一段充满活力与意义的崭新旅程。
初入老年大学,胡智云便被合唱班传来的悠扬歌声深深吸引,毅然投身其中。凭借对合唱的满腔热爱以及出色的组织能力,她从合唱班班长做起,逐步成长为合唱队队长。
在老年大学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胡智云萌生出成立志愿者队伍的想法。很快,一支满怀热忱的志愿者队伍集结完毕,活跃在学校的各个角落,为各类活动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看到活动因大家的无私奉献得以顺利开展,胡智云心中满是成就感。
在胡智云的退休生活中,有两件事令她尤为自豪。九江市举办的两届老年艺术节,她都带领声乐戏曲部学员踊跃参与。每届参与人数近千,如此大规模的活动,组织工作难度不言而喻。排练期间,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学员们毫无怨言,齐心协力投入排练。最终,他们圆满完成演出任务,赢得高度赞誉。那一刻,胡智云深切体会到团队凝聚的强大力量与坚持带来的意义。
“老年大学是我实现自我价值、享受学习乐趣的理想之地,在这里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要继续为老年群体树立积极生活的榜样。”胡智云说道。
奏响退休生活的“梦想乐章”
在声乐技巧一班的教室里,一场充满活力与激情的“音乐派对”正在上演。
近百位学员整齐地围坐在一起,目光紧紧聚焦在讲台上的王平老师身上。王老师细致地讲解歌曲特点:“这首歌中低音较多,充满禅意。每句开头要用重拍,结尾以哼鸣收束,这样才能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感觉。”接着,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王老师耐心地带着大家唱谱。
“世界赠与我虫鸣,也赠与我……”学员们齐声开唱,尽管音色各异,但每个人的眼神里都闪烁着坚定与执着。在教室的一角,一位戴着老花镜的阿姨,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着老师讲解的要点。她时而皱眉思考,时而奋笔疾书,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而在她旁边,一位叔叔则跟着节奏轻轻晃动着身体,嘴里还小声哼唱着,完全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
课后,学员们纷纷感慨,感谢市老年大学提供了如此优质的学习平台。“在这里, 我们在退休后结识了新朋友,学习到新知识,圆了年轻时未能实现的梦想,为晚年生活增添了绚丽色彩。”声乐技巧班学员万和华说。
在这所充满活力的老年大学里,每一位学员都在追逐着自己的梦想,用歌声、用学习,描绘出一幅温馨而美好的晚年生活。
(九江日报记者 金璐 文/摄)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肖文翔
审核:吴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