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腹部肿瘤一科,消毒水的气味中夹杂着一丝淡淡的草木香——病房内,几盆绿萝正沿着挂架舒展着新芽,阳光透过叶片在白墙上投下细碎的光影。在这里,没有冰冷的医疗术语堆砌,有的是一群“爱操心”的护士,她们将对患者的关爱藏在每一个“多做一步”的细节里。一抹抹生机、一声声关怀、一项项创新,正以温暖的力量重塑生命的色彩。
方寸绿植:藏着最动人的生命隐喻
“我们想让患者一抬头,就能看见蓬勃的生命力。”病房的阳台、护士站的角落,一盆盆绿植舒展身姿。这些不会说话的“小伙伴”,用生机盎然的绿色打破病房的沉闷,用破土而出的力量传递无声的鼓励,激发患者对康复的强烈渴望。
心灵慰藉:这场心灵救赎比药更暖
“我不想治了……”两年前确诊胃癌并完成手术的王阿姨,因病痛的反复折磨而陷入深深的绝望,在病房里崩溃大哭。护理团队及时介入,握着她的手,倾听每一句哽咽的话语;讲解胃癌诊疗知识,分享成功案例,让希望变得具象。温暖的话语与科学的指导,如同春日暖阳,驱散患者内心的阴霾。
精准护理:床头抬高角度的极致用心
“爷爷,今天我们用这个‘小尺子’调床头,呼吸会更顺畅哦!”针对癌症晚期患者常伴有大量腹水、胸腔积液及呼吸困难等问题,护士们带着“床头量角器”走进每一间病房,用精准数字替代家属经验判断。这个看似微小的改变,却让患者的舒适度不再“靠运气”。
发明清单:把痛点变成守护的“金点子”
为避免化疗患者触碰铁床栏时引发神经毒性反应,她们缝制出布艺防护套,将冰冷的金属裹上“外衣”,隔绝凉意的侵袭。当引流袋晃动成为患者下床的“心理负担”时,她们自行设计引流装置固定布袋,有效规避脱管、逆流等风险,让患者行走不再小心翼翼。当PICC置管患者害怕暴露或受凉时,袖子带有拉链的“专属病号服”诞生了,既方便日常观察、护理及换药操作,又避免患者暴露过多。
这些来自临床一线的护理智慧,让每一次治疗都有了量身定制的温柔守护。
趣味互动:快乐是最好的“康复处方”
面对化疗的小患者,护理团队设立了“小勇士”奖,曾经哭闹的孩子,如今会挺起胸膛说:“我是打怪兽的小英雄!”
针对长期住院的患者,科室定期组织盲盒大挑战、套圈、纸牌游戏等娱乐活动,不仅驱散了孤独与恐惧,更让记忆力和肢体协调性在游戏中悄然提升。
“我们无法改变疾病本身,但可以努力让治疗的过程,多一分尊严,多一寸暖意。”在腹部肿瘤一科,护理不只是技术操作,而是一场关于生命尊严的守护,她们用行动证明:医学的温度,藏在每一个被看见的需求里。
(来源: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杨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