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精神一科倾力打造人文关怀示范病房

4月17日 10时 阅读 33721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我们始终相信,技术与药物是治疗的基础,而人文关怀才是点燃患者希望之光的火种。为此,我们倾力打造“人文关怀示范病房”,用专业与温度编织一张守护心灵的网。

图片

图片

一、核心理念

图片


1、“全人护理”模式

不仅关注症状控制,更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社会功能与尊严维护,推行微笑服务,每天晨交班时使用问候语“早上好”等,让患者感受善意,感受被尊重;采用叙事护理记录患者的内心故事,帮助患者寻找故事中的问题并重构生活的意义。

环境疗愈力

病房设计融入自然元素(绿植、阳光角)、柔和的色彩与安全私密的空间布局,减少传统精神科的冰冷感,更好地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科室建立图书角,放置各类书籍,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让患者有独立安静的环境,去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从而丰富住院生活。

图片

图片

2、全流程人文关怀

入院时设计“3分钟破冰话术”,责任护士用笑脸迎接每一位患者和家属,拉近与患者的距离,耐心告知探视的制度,添加科室微信号,发送患者在病房的一些照片与视频,让家属在家放心、安心,减轻焦虑情绪。

图片

住院期间,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责任护士每天与患者一对一交流,了解心理动态,给予生活中的帮助。科室举办工休座谈会,给予患者充分表达机会,并以真诚的态度解决他们的每一个问题。出院时,护士协助办理出院手续,减少家属来回跑;耐心告知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延伸护理服务;出院后十个工作日内有专职护士打电话回访,了解在家情况,给予健康指导,提醒复诊时间等。


图片

二、特色实践

图片


社交技能训练:

精神分裂症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意志缺乏、情感淡漠、思维贫乏等,患者社交功能明显下降,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仍残留部分精神症状,并发展为慢性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对妄想、幻觉等阳性症状有一定效果,但对阴性症状和社交技能改善效果不明显,使其治疗成为难点。当前,医学模式已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我们的治疗目标是让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以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阴性症状,提高患者社交技能及认知功能。

图片

鼓圈治疗:

鼓圈治疗属于团体性音乐治疗,能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放松身心,帮助改善团体成员之间的关系,提高社交技能。

图片

音乐治疗师引导患者组成小组,各手持一面鼓围成圈,根据既定主题和节奏引导患者演奏,做即兴表演和模仿。每周3次,每次60min,共12周。步骤:①创造良好的环境。治疗师自我介绍并与患者沟通,创造良好的交流氛围和演奏环境。②进入鼓圈治疗。治疗师将当时所有声音经听觉组合为一首乐曲,感受时下圈子发出的音乐节奏和音高,音乐律动不齐时是治疗师进入鼓圈的最佳时机。③治疗师进入鼓圈,引领患者读懂其眼神和肢体语言,与患者互动;治疗师观察每位患者的参与度及其注意力集中情况;充分感知当前演奏节奏,找到节奏转换点,适时引导患者变换节奏;治疗师不断改变自身肢体语言,与患者呼应互动,吸引患者注意感知律动、音调等变化,使其积极释放自我。④角色转换与即兴演奏。患者均对鼓圈治疗有了解后,治疗师鼓励每位患者扮演治疗师角色引导演奏;选取患者根据预设情绪标题做即兴演奏,最后将多位患者的即兴演奏再进行创作,融合为新的演奏作品。⑤结束。演奏结束后引导患者述说感受,正性引导患者,及时进行表扬。


图片

三、患者与家属的声音

图片


“护士长记得我喜欢听的歌,总是用手机让我选择想听的歌,让我觉得这里像家。”(患者李先生)

“儿子第一次住进医院我感觉天塌了,时常焦虑与不安。当班的护士让我添加了科室的微信号,护士长经常发我儿子的照片与康复视频给我,每次去探视,工作人员十分耐心,我十分感激他们,很有幸我们遇见了一群好医生好护士。”(家属王女士)

图片


在病房,每一个微笑、每一次耐心地倾听、每一份被尊重的选择,都是治愈的良药。我们深知,精神疾病的康复之路漫长而崎岖,但人文关怀示范病房愿做那盏不灭的灯,照亮黑暗中的每一步。

(来源: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杨春霞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