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周期间,庐山风景区迎来数百名大中小学研学游师生,来自上海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山东泰山学院旅游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九江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的师生探访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现场考察地质地貌,听取地质学家科普讲座,在“五一”节前夕掀起一股地质研学科普热。
山东泰山学院旅游学院地理科学专业的百名师生行走在如琴湖畔、锦绣谷中,饱览“匡庐奇秀甲天下山”的春日景色,观看冰斗、冰窖、冰坡、刃脊等第四纪冰川地质地貌,感叹“磅礴云雾起,缥缈入山林”的仙幻意境,参悟“庐山天下悠”的自然风韵与人文内涵。“为什么能够形成仙人洞?这是由于前期构造活动形成了一些断裂,流水就沿着这个断裂开始了溶蚀、侵蚀。”山东泰山学院地理科学专业教师赵敬民在游览时,不忘现场教学,让学生了解所见地质遗迹形成的过程和原因。“感觉庐山很美、很壮观。刚刚路过如琴湖,学习到河流侵蚀的知识。”学生鲁鹏程说。
庐山形成于距今约六七千万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经过燕山构造运动和冰川作用逐渐成形,形成了峻伟瑰特的自然景观,每年都有全国高校地理、地质、气象、植物、生态等专业师生慕名前来研学。1931年,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到庐山进行地质调查,首次发现了庐山及其附近存在着大量冰川沉积物及冰川遗迹。他发表了《扬子江流域之第四纪冰川》《冰期之庐山》等论文著作,确证我国发生过第四纪冰川。他去世30年后的2001年,庐山以第四纪冰川遗迹为主要特征进入国家首批地质公园,2004年又以第四纪冰川遗迹为主要特征进入世界首批地质公园,使得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的科学价值、生态价值、美学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得到世界的广泛公认。
基于此,庐山世界地质公园走进九江学院,举办以“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系列科普进校园活动。活动邀请到李四光先生的外孙女,也是李四光唯一健在的直系亲属,李四光纪念馆特聘专家邹宗平,以“李四光精神与在庐山的科学探索”为题展开演讲。邹宗平以大量翔实的史料,讲述了李四光先生不畏艰难、献身科学的一生,尤其突出地介绍了李四光在庐山开展地质考察和冰川研究的故事,展示了李四光为中国地质科学事业打下坚实基础的历史贡献。九江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学生肖雨说:“通过老师的讲座,我了解到了李四光先生庐山冰川的科研经历,也了解到了庐山第四纪冰川的知识,这激发了我对于庐山冰川的相关知识的兴趣,日后我想要在这方面,多加了解和探索。”
(胡晓山 九江日报记者 张新红)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肖文翔
审核:朱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