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活岁月丨老伴的诗书情结

4月19日 09时 阅读 30425

  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可以贫穷,但不能不读书。我老伴李朝兰一生与书刊为伴,以阅读为乐,是一个有着浓厚诗书情结的人。她今年70岁,从小受父亲的文化熏陶,自儿时就喜欢看书。1956年,年幼的她随父母从上海下放到武宁县,母亲几个月后便生小孩死亡,生活状况十分艰难。9岁时父亲将她送给李家做养女,这种命运的变故没有击垮她的意志,磨灭她的爱好。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条件多么艰苦,对书她仍然情有独钟,爱不释手。

  时光流逝,岁月不言。在漫长的日子里,她除了上班,相夫教子,便是看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阅读学习,写诗填词是她的生活常态,更是她生命中不舍的美好习惯。一生中她看了大量的书籍,无论是小说、传记、还是散文诗词曲赋,她都认真阅读。几十年不改初心,如饥似渴地读书。她在书的浩瀚海洋里学习知识、吸取营养,尤其难能可贵的是,退休后还到县老年大学诗词班学习诗词,再作深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日积月累,学有所成。在退休后的十几年里,她陋室操笔,把日常所见、所闻、所思、所悟之事收藏在她的文字里。她在文字的殿堂里,享受快乐陶冶性情。就这样,退休后她前后有近百篇文章在《九江日报》《浔阳晚报》《鹰潭日报》《贵溪日报》及《武宁日报》发表。在《武宁胜概》《乡音》杂志上也常见她的文章及诗词。她的散文在江西电力系统内网也频频发表,尤其是她写的散文《山背豆结》被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味道》栏目选用。她所写的《挣工分的八品官》和《感恩新中国,初心永不忘》入选武宁县政协编辑出版的感动武宁《奋斗篇》之中。她的诗词也在各种诗刊发表三百余首。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老伴酷爱读书,笔耕不辍,她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充满芬芳。她的辛勤与心血也换来美好的回报,她先后被中华诗词学会、江西省诗词学会、九江市诗词学会、武宁诗词学会,江西散曲社、九江作协、武宁县作协及武宁历史文化研究会吸收为会员。诗书给了她丰厚的底蕴和素养,在武宁文化界、在原工作单位、在同事朋友圈,有不少人对她敬佩欣赏、赞誉有加,她被人们称为老才女。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几十年来无论工作多么紧张,生活多么繁忙,老伴总是能偷得浮生半日闲,读书诵诗乐开怀。但愿她今后在夕阳无限好的时光里,继续多读书,读好书。因为最是书香能致远,闲捧诗书与墨欢。书是女人气质的时装,会让她永葆一颗年轻的心。

  “空谷幽兰淡淡香,迎风向背不争芳。丰姿不逊瑶池色,独寄悬崖望月光。”这是老伴写的一首七绝,赞美兰花优雅,我特别欣赏这首诗。家里的兰花让我养得每年都盛开数十枝,满室生香。因为老伴名字里有个兰字,兰花是老伴的象征。我爱兰花,我更爱老伴。我们牵手走过五十年,相濡以沫,相爱如兰。感谢上天赐予我这份至诚至真的缘分。愿老伴健健康康,开开心心,天天在书香里安逸,时时如兰花一样散发醉人的醇香。

□ 熊仁富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方旬瑜

责编:肖文翔

审核:朱静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