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刻心间
■ 刘志坚
进入单位办公大楼,“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十六个金黄的大字在墙上熠熠生辉。这“十六字总要求”语重心长、字字千钧。
什么是忠诚?我想,除了要保持人民警察政治本色,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它更是一种根植于每一个人民警察内心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自律与自觉。它时刻提醒着我外修于行,内修于心。践行忠诚这一理念的最好诠释,就是强化个人的自身修养,提高业务水平,健全道德素养,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过程中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在为群众服务、解决实际问题中做到快速反应,体贴入微。在侦查破案、打击犯罪中做到嫉恶如仇,不畏强暴。忠诚,它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夸夸其谈,更应该是镌刻在心、身体力行的内在品质。
据统计,人民警察是和平时期流血牺牲最大的群体,翻开公安英烈谱会发现,几乎每一天,都有一名民警倒在工作岗位上,几乎每一个小时,都有民警流血负伤。为什么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他们敢于挺身而出?为什么面对自己的困难他们从来一声不吭?因为他们始终心怀忠诚,早已把忠诚修炼成了内在的品质,转化成了自觉的行动。
年幼时,曾看过一部名为《今天我休息》的电影。主人公马天民是一个普通的派出所户籍民警,他每天都勤勤恳恳地为社区居民服务。虽然他解决的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却感动着身边的每个人,是群众心目中公认的“好人”。为什么会这样?现在想来,是因为他心怀忠诚,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乐于为民做好事,不计个人得失。他没有豪言壮语,也不见惊天动地之举,只是在日复一日的平凡中默默奉献,却在朴实无华中展现了自己的风采。
我想到了原南昌市西湖筷子巷派出所的邱娥国。在从警的历程中,他走街串巷,进千家门、认千家人、知千家情、办千家事,苦练片警基本功,甘做孤寡老人的孝子,当迷路孩子的慈父,为群众排解一个又一个生活难题……因为他有一颗忠诚的心,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所以他能始终不渝地实践着共产党员和人民警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满腔忠诚倾注于公安事业,把一片深情献给当地群众。
余珍朗,与我共事21载的同事,一个一直在后勤保障部门默默奉献的普通民警。被大家戏称为公安局“大管家”的他,从不沾公家一丝一毫的好处,从不利用职权谋取任何私利。他经手的每一笔账目都登记得清清楚楚。在单位的经费管理中,他总是想方设法开源节流;在全局的后勤保障上,他坚持做到保障及时有力。平时,他加班加点从不言苦叫累,因管理严格而不被同事理解也从不说一句牢骚话。为什么他能达到这一境界?就是因为他心怀忠诚,不忘初心。虽然他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生如夏花之灿烂,去若秋菊之高洁,他用一颗对党、对群众、对工作的忠诚之心,铸造了一座信念的丰碑。2015年2月12日,余珍朗因劳累过度倒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5岁。公安部追授他“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荣誉称号,并在他工作的地方举行了命名大会。
我还想到了程永林,这个在15年从警生涯中经历过无数次生与死的考验的基层民警,在2016年4月25日与战友盘查涉枪犯罪嫌疑人时,遭到另一名犯罪嫌疑人疯狂地撞击。生死瞬间,他用力推开身旁的战友,自己被重重撞击飞出十多米,摔倒在路旁的水沟里,五天五夜昏迷不醒。经过两次大型手术,全身23处粉碎性骨折,肺部、双肾严重挫伤的程永林从死亡线上活了过来。是他不怕死吗?不是的,他更多的是内心充满忠诚的力量。是忠诚,让他的人生词典中永无退缩、畏惧等字眼;是忠诚,让他永远义无反顾、舍生忘死和勇往直前,他用忠诚诠释了一名刑警的情怀。
殊荣固不易,忠诚可鉴之。为什么人民警察勇于牺牲,因为他们对人民爱得深沉,他们把忠诚刻在心里,把为人民服务当成了毕生的追求。而身为他们中的一员,我也愿意用忠诚践行从警的誓言,用行动诠释信念的力量,用执着演绎精彩的人生。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吴晨
责编:肖文翔
审核:杨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