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大家遇到过这种情况:明明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也刚刚洗过了澡,还是能隐隐约约闻到屋子里有某种难以描述的臭味,走到哪,这股腥臭腐朽就跟到哪。罪魁祸首,竟然是刚买没多久的塑料拖鞋。
即使是洗得勤、换得频繁,为什么塑料拖鞋还是会臭臭的?
没有脚气,也会让鞋变臭
不难想到的一个原因是:拖鞋上的臭味其实是脚传递的。人体构造使然,即使没有脚气,哪怕平时再怎样注意卫生,脚上都难免会有一些味道。
脚心上的汗腺数量远高于人体其他部位(143-339 个/cm²),达到了惊人的 620 个/cm²,加起来有 25 万个[1]。它们会分泌出水份、盐分、维生素、葡萄糖和氨基酸,这些都为脚上的细菌们提供了充足的养料[2]。除了汗液,皮脂皮屑也是臭味的“帮凶”,在相互作用下,细菌分解出了各种各样奇怪的味道。
1990 年,日本的几位研究者在《英国皮肤病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探讨“脚臭成因”论文,他们依据“脚是否臭”将志愿者们分为两组,收集了他们的袜子,进行萃取、分析,结果发现,和“不脚臭”的人相比,脚部味道大的人的袜子上的确查出了更多的细菌分解物,有些种类还是后者独有的[6]。
为了进一步搞清楚究竟是哪种细菌作祟,英国拉夫堡大學的詹姆斯·雷诺茲曾做过一项实验:收集他和同事们脚上分布的细菌,结果发现,棒状菌、微球菌、丙酸杆菌、β 变形菌和短杆菌等五种细菌会对气味的产生有重要影响。其中,微球菌中的葡萄球菌影响最大[2]。
它会产生一种名为异戊酸的化学物质,乍一看很陌生,但很多香料的配料表里,其实都有它的身影——当然,是稀释之后的。它的初始状态,闻起来,像是过期很久的奶酪一样酸腐。
2006 年,《加拿大微生物学杂志》上,一篇探讨“足部异味和微生物代谢”关系的研究指出,人的脚部“微生态”由不动杆菌属、葡萄球菌属、短杆菌属等组成。它们就是各种胺类和含硫化合物的罪魁祸首[7]。
不过,塑料拖鞋变臭,可不能全怪你的汗腺,毕竟你的其他鞋子可不那么容易有臭味。塑料拖鞋本身的构造,就导致了它比其他鞋子更容易变臭。
为什么塑料拖鞋容易臭?
1
结构
如果仔细观察塑料拖鞋构造,会看到它分布着很多小孔洞,或者有很多凹凸的花纹形沟壑,这是出于透气、漏水的考量。但这样的设计,很容易让皮脂皮屑、汗腺分泌物和细菌分解物栖身于此。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9.9 元包邮”的塑料拖鞋,不是一体成型,而是鞋面和鞋底分开制作,最后粘合在一起。相较于一体成型的拖鞋,这种拖鞋在你看不到的粘接处其实有很多缝隙。这些缝隙容易隐藏皮脂皮屑、分泌物等,而这些物质是为细菌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来源。
拖鞋在穿着过程中,脚部出汗,水分容易渗入上述缝隙中,加上粘接处通常较为封闭,容易形成了潮湿、无氧的环境,非常适合厌氧菌等细菌的生长繁殖。有人比较爱干净,会经常清洗拖鞋,但如果没完全烘干内部还是会形成潮湿的环境,同样为臭味的发酵提供了温床。
2
拖鞋材质及泡孔结构
怎么缓解拖鞋变臭?
1.从臭味的来源入手:
如果是脚气患者,一定要对症下药,在医生的建议下用药,光靠洗脚是没办法去除味道的;没有脚气的人,也要在洗脚时注意清洗指甲缝和脚趾缝,这里都是细菌等物质的重灾区。
2.尽量选择无空洞设计、一体成型的 EVA 拖鞋。可以试着在不需要和水接触的时候,选择透气性和吸湿性更好的亚麻拖鞋。
3.要区分开各类塑料拖鞋的使用场景。
尽量减少拖鞋与水的接触,居家时长期穿的和在浴室穿的也不能混在一起,不然就可能刚洗完澡仍然散发出难闻的味道。
4.尽量勤洗拖鞋,并且自然晾干,但不要长时间在阳光下曝晒。
参考文献
(来源:科普中国)
编辑:王文婧
责编:肖文翔
审核:朱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