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九江丨漫品庐山云雾茶: “远近高低”间的独特韵味

4月4日 09时 浔阳晚报 阅读 29462


  庐山出好茶,庐山云雾茶作为清朝满汉全席的“到奉香茗”,足以证明庐山云雾茶为上品好茶!但多年来,对庐山云雾茶的品质之争,众说纷纭、说好说差、从未断过。其中说差的也不在少数,既有本地人,也有外乡的茶客和游客。

  我老家濂溪区高垅乡,坐落在庐山脚下,是名副其实的庐山云雾茶茶乡。生于斯、长于斯,或许略识庐山真面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打小就开始喝茶,喝茶是乡里人的习惯,也是乡里待客的基本礼仪,来客先倒一杯茶,人多用茶壶泡,人少用茶杯泡,贵客来或迎上客时,过年接龙灯时,用茶杯加茶叶加冰糖泡。以上等的礼心招待最珍贵的客人,这种习俗在家乡过去有,现在有,将来应该也还会有!

  而我作为茶乡人,喝了几十年的庐山云雾茶,也着实为其思考了几十年,它的前世今生如何?为何一山之中又各不同?品质何为上等?上等品质茶又出在哪片茶园?特别是离开老家去其他县里工作的二十多年里,在不断的自我介绍或与他人的交谈中,时而或不经意地提到庐山云雾茶,总而言之,我所到之处,我都要宣传我的家乡,赞美庐山云雾茶。同时身边同事和熟知我的人也都认可我是个喝茶人。一杯茶,一半茶叶一半水,茶杯长年不离手,我只喝正宗的老家庐山云雾茶。

  茶乡人,对上等庐山正宗云雾茶的共识是:应生长在较高海拔,最低不低于捉马岭,中峦更优,越往上越好。但汉阳峰、五老峰的茶作为珍稀物品。生长环境为阴坡或小溪旁,茶地里有野生兰花相伴。加工后,条索均匀较粗,颜色淡碣色,略有茶毫。一芽两叶,冲泡时,茶叶沉底不动,冲泡后,茶叶张开如麻雀张口露出舌头状。茶汤呈微微的淡黄铜色,初泡水温较高时,可嗅到淡淡兰花香。喝时,入口较苦涩,稍瞬回酣转甜,口中止津,这时口中干爽,干爽感尤其以大荤油腻后更明显。较为耐泡,茶汁为第二泡为最佳。

  其实,庐山云雾茶的品质是与庐山的远近高低而各不同的。“远则劣、近者优;低则劣,高者优”。高低指茶叶生产区的海拔。庐山云雾茶种植最起始是庐山本山的山体。听父辈们讲,以前,庐山并没有大片成型的茶园,20世纪50年代由庐山农垦场在庐山的半山坡开始陆陆续续地开垦种植茶叶,如位于我老家的庐山国营茶厂,是庐山最早的大型茶厂,在碧龙潭附近的几个山坡上大约有一千来亩的茶园,形成了庐山云雾茶的主产地,也作为庐山云雾茶的龙头,其产出的茶叶曾经作为庐山云雾茶的代表,去参加农业部评奖。茶厂的茶种均为庐山原种繁殖,这里的茶叶是几代九江茶客的记忆,其味道作为正宗庐山云雾茶参照标准毫不过分。鱼米之乡的老家人常说“鱼吃水质,茶喝海拔”,越距庐山顶峰越近茶品越好,是一个不争的现实,但顶峰上的茶量小,进不了寻常百姓家,拿其作为参考标准对于普通大众没有任何意义。

  庐山云雾茶的低,则是指20世纪70年代,环庐山的几个公社各个大队均在山下的小山坡开垦出了村级茶场,茶种也基本上用本地的原种进行繁殖,管理、采摘、加工工艺与国营茶厂差不多,茶叶的外观,汤色均差不多,仅汤汁的涩味略差,口感与国营茶厂有些差距,在20世纪90年代,一些山里人将靠山的耕地改为种植茶叶,这些庐山云雾茶,由于海拔低,生长季节来得早,成为庐山云雾茶上市的急先锋。

  而庐山云雾茶的远近,则有这么几种说话,一远是茶园距庐山山体的距离远近,按茶业业内人士所述,凡环山大道内侧则优,外侧劣之。近几年由于发展规模需要,将庐山周边的几个县区的茶园也列入了庐山云雾茶的产区。二远是茶种之远,庐山云雾茶难以做大做强,产量不高、上市不早,始终是个核心问题。为此相关有识之士通过学习考察,也引进了一些福建、浙江的早熟品种进行种植。记得在20世纪80年代初,庐山茶厂就曾引进了一个叫“尚品州”的早熟品种,在捉马岭的登云寺山谷里种植,当时作为新鲜事物,就如《黔之驴》的驴一样,引起了许多人的好奇心。该茶叶叶片较大,加工直条索不好看,遂加工成圆球状,本名叫圆球,但九江人的“卷舌音”硬生生地把它说成了“云球”,多好的名字,激起了人们的无限想象。这茶毫多且绿,外观甚为漂亮,加上庐山茶厂对新产品高看一眼,在那个时代就给用上了价格不菲的瓷罐包装。于是,“云球”着实火了几年。但经过几年轮回的茶客品赏反馈,这茶味茶品还是与正宗庐山云雾茶相差甚远,给出了差品,后茶场茶园分到户时,这片茶地竟无茶农接受,现在这片茶地已被庐山的杂灌毫不留情地整体掩盖,成为一个回不去的流浪儿。像这种远处引进来的茶叶,现在在一些新近开垦的茶园中还不少。进入21世纪,由于农业科技的进步,一些茶园种植了由本地和外地杂交的品种,这些品种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既保留了庐山云雾茶的味道,但又有所区别,从产量和上市时间有所提高,这些从远道而来的外地品种茶作为新一代庐山云雾茶而进入庐山云雾茶的大家庭。三远则是茶市场上从远处而来的外地成品茶,“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九江茶市茶商自古有名,从我参加工作时,老家便有一批人从外地贩茶来当庐山云雾茶卖,更有在行的人是将外地鲜叶收购回来就地进行加工,本地师傅加工后茶叶外形更接近本地庐山云雾茶。20世纪80年代由于交通原因,从都昌湖口邻县较多,而现在以福建居多,这种茶叶在牯岭的旅游品市场和九江各大批发市场占据较多。这种远来的“庐山云雾茶”虽品质低劣,但长期存在也是有它存在的合理理由,那就是本地庐山云雾茶产量的长期供应不足,导致远来的“庐山云雾茶”在商人的“智慧”和有效操作下,这种现象长期存在。

  庐山云雾茶,远近高低各不同,作为茶乡人,也是一名老茶客。每年新茶季也像茶农一样有着一种急盼的心情,在外乡工作时,总要时常打听新茶上市的消息,总要亲自去茶山的茶棚去寻茶、品茶、买茶。虽说茶园都是庐山茶厂分包到户的茶园,但各家因地块位置不同,管理、采摘、加工方式因人而异使得品质各有不同。我购买的茶叶基本上是位于庐山半山以上的中峦,专挑做人纯朴的茶农手中购买,因为头脑灵活路子广的茶农会从海拔低的茶园中收购鲜叶混在一起加工,我曾遇到过一两回,只好吃一亏,长一智。于是,我总是会在晚上守在茶棚,在几个茶棚中,你半斤,我一斤的现炒现买。而有大量存货的则基本上不买。

  新茶上市时,寂静的茶山变得热闹非凡,老老少少的采茶人、挑上挑下的茶东家、车进车出的买茶客。特别是晚上如星星点灯的茶棚照亮了整个茶山的山坡,买茶时我有时坐在茶棚外的冰川石上,静静地呼吸香樟、茶香以及不知名的植物汇集而成的氤氲之气,出神地远观庐山层峦叠嶂的群峰。“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想起之前许多人对庐山云雾茶品质喋喋不休地争吵议论,此刻我真正体会到庐山云雾茶远近高低各不同。

  (潘少星 本版图片由 程廷谟 摄)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肖文翔

审核:吴雪倩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