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宁县石渡乡洞口村,有这样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曹宗英。岁月在她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但她眼中始终闪耀着坚韧与爱的光芒。四十余载的漫长岁月里,曹宗英就这样用自己的坚守与付出,日复一日地守护着“三代人”。她的生活或许平淡如水,但每一个日常的瞬间都饱含着深沉的爱。她用平凡的举动,书写了一段不平凡的人间真情,演绎出令人动容的爱亲佳话。
日复一日 悉心抚养残疾女儿
曹宗英与丈夫胡志虎,因相亲结缘。1985年,这个家庭满心欢喜地等待着第三个孩子的降临,然而,孩子出生后,却患有先天性重大视力残疾。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曹宗英夫妇没有丝毫犹豫与退缩。望着襁褓中弱小的生命,曹宗英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温柔,她斩钉截铁地说:“这孩子是我身上掉下的肉,再苦再难我也要把她抚养长大。”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承载着一位母亲的爱与责任,成为了此后无数个日夜坚守的誓言。
从那一刻起,曹宗英开启了一场漫长而艰辛的养育之旅。每一天,她都精心呵护着女儿,从最琐碎的生活细节入手。穿衣吃饭,看似简单的日常动作,对于视力残疾的女儿来说却困难重重。曹宗英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示范,手把手地教女儿如何扣扣子、如何拿筷子,每一个动作都倾注了她无尽的耐心。除了生活照料,曹宗英还十分注重女儿的教育与成长。她努力引导女儿识字算数,用声音描绘世界的模样,用耐心搭建知识的桥梁。曹宗英用自己的坚韧与无私的爱,为女儿铺就了一条充满阳光的人生道路。
不离不弃 细心守护瘫痪丈夫
2006年的6月18日的早上,天刚微微亮,54岁的胡志虎像往常一样出门做零工,但在干活时突发脑溢血,经过医生奋力救治,虽然保住了性命,但留下了后遗症,身体半侧瘫痪。“当时简直无法接受这个现实,怎么也想不明白,一个好端端的人怎么突然就得了这种病。”直至今日,每当回忆起那段灰暗的日子,曹宗英的眼中仍难掩悲痛与酸涩。
家庭的顶梁柱轰然倒下,所有的重担都落在了曹宗英一个人的肩上。从此,曹宗英开始了日复一日地悉心照料。为丈夫擦身子、按摩肌肉、辅助锻炼,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她深深的爱意与关怀。
渐渐地,丈夫能够坐起来了。这微小的进步,让曹宗英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在曹宗英的陪伴与鼓励下,胡志虎的病情逐渐好转。他的腿脚开始能够做出简单的动作,甚至在曹宗英的搀扶下,可以颤颤巍巍地站起来,借助轮椅走上几步。这来之不易的进步,不仅让胡志虎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也让他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锻炼。
2023年11月,胡志虎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光里,曹宗英用爱与坚守为他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空。左邻右舍见证了曹宗英在这十七年里为照顾丈夫所付出的点点滴滴,大家对她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她是当之无愧的贤妻典范。
用心用情 耐心照料年幼外孙女
2009年夏天,外孙女黄婉婷出生了,一家人欣喜万分。由于女儿胡永青及女婿均为一级视力残疾,曹宗英担心外孙女的成长健康,于是她主动担起了照料外孙女的责任。
回忆起当初得知女儿怀孕时的情景,曹宗英感慨万千:“刚得知女儿怀孕的时候,我和丈夫是十分担心并反对的,毕竟他们的身体状况摆在那儿,抚养孩子谈何容易。但是当我第一次看到外孙女那可爱的模样,我的心一下子就软了。”这份柔软,源自一位长辈对晚辈深深的疼爱,也成为了她此后无数个日夜悉心照料的动力源泉。
在曹宗英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小外孙女黄婉婷如同沐浴在阳光下的幼苗,茁壮成长。当地政府还为她申请了低保补助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补助。如今,黄婉婷顺利进入小学。
曹宗英,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了乡邻心中的道德楷模。她的故事在乡村间口口相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让这份温暖与力量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光彩。(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九江日报记者 金璐)
编辑:吴晨
责编:肖文翔
审核:许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