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武宁国际网球中心的球场上,球员们在你来我往,奋力挥拍,对阵激烈。网球这项人们心目中的“贵族”运动,在山水武宁,却是广大群众热衷的户外运动。
让网球运动“飞”入武宁寻常百姓家的,是来自国家网青队的教练——唐光华。
结缘网球
1984年,唐光华出生在武宁县清江乡龙石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中排行老三。为了维持全家生计,父母每天起早贪黑,全力供孩子们上学。童年时的唐光华活泼好动也比较贪玩,经常跟着小伙伴们上树抓“知了”、下河游泳,二年级就开始跟着父亲干起了农活,练就了一副好身板。对于学习成绩不是特别理想的唐光华来说,父母希望他读到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这个颇具运动天赋的小孩开启了人生逆袭之路。1994年,九江市体校来武宁县选拔苗子,启蒙老师范教练发现了这个有运动天赋的孩子。于是,10岁的唐光华来到市体校,开始练习赛艇,从此踏上体育道路。8个月后,他开始转练网球,球技也日渐精湛。1997年至2010年的十几年里,唐光华先后在湖南省、北京市、上海市跟着国家女子网球队总教练夏嘉平做助教。2008年,在夏嘉平的推荐下,唐光华入选国家网球少年队任12岁组男队教练,2015年任国青队男队主教练,同年带队到澳大利亚墨尔本参加世界青少年网球团体赛,取得男子组第九名的成绩,被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授予“国家高级网球教练员”职称。
体育需要从娃娃抓起。在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的推荐下,2015年6月,唐光华与北京市朝阳区体育局联合成立区青少年网球后备人才训练基地。该基地先后训练了8000多名青少年学生,其中不乏在国内外各大网球赛事中取得较好成绩的球员,部分学员被输送到北京队及国家少年队。同时,他还与同行投资创办网球俱乐部,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成为别人眼中的人生赢家。
返乡创业
然而,功成名就后的唐光华,心里却有着遗憾。
作为土生土长的江西人,唐光华看到的是,江西这样一个人文荟萃之地,网球运动项目成绩却不是很理想。在国青队和国少队执教的十多年里,运动员队伍里竟然没有一人来自江西。
从山沟里走向大城市的唐光华深知,与集聚着更多机会和资源的城市相比,县城在教育竞争中相对弱势。对于一些学习成绩不突出的学生来说,体育无疑是“多一条选择的路”,其蕴藏的巨大潜力一旦被激活,就可以为许多有运动天赋的孩子们提供改变命运的机会。
“我的成就与家乡的培养分不开,网球成就了现在的我,我要把网球运动带回家乡。点亮体育这盏希望之灯,让更多的孩子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也让更多家庭更有奔头。”唐光华动情地说道。于是,他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把自己的网球技术和教学经验复制到家乡,在武宁乃至全省追逐“网球梦”:一是选拔优秀的苗子进入省队、国家队,为国效力;二是学习成绩尚可的学员,通过网球特长生加分,考取好大学;三是体育理论比较好的学员,可以培养成优秀裁判员;四是学习成绩一般、但体育比较好的学员,通过训练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练。
2017年春节前夕,县乡领导来到唐光华家中开展武宁籍在外优秀人才慰问活动。在得知唐光华有返乡创业的想法后,当地乡镇第一时间派人对接,向其通报县情、介绍优惠政策,希望他能回乡创业。党委政府的热情关爱和鼎力支持,让唐光华充分感受到温暖,更加坚定了回乡创业的信念。在详细了解县里对返乡创业人士的各项扶持政策后,唐光华又邀请了同事、同时也是自己师傅的夏嘉平多次来武宁县实地调研。在县里的支持和鼓励下,二人下定决心,说干就干,毅然卖掉了在上海和北京的房产,来到武宁县创业,投资1.2亿元兴建网球中心。
建成后的武宁国际网球中心坐落于武宁县城高速路口的环城大道南侧,占地约114.5亩,目前已建成国际标准的室外球场8片、中心球场1片,硬件设施均达到承接高级别网球赛事标准,配套工程建有国青公寓、运动员公寓、接待中心、餐厅、力量房等。2020年,该中心被省体育局授牌全省网球后备人才训练基地,致力为江西省培养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力争成为国家网球后备人才训练基地。
反哺家乡
承载着家乡人民的重托,全省唯一的综合性网球基地——武宁国际网球中心于2018年上半年如期建成一期项目,开始面向社会招收学员并承接网球赛事。
仅2018年,网球中心就承接了江西省网球锦标赛、网球夏令营、网球嘉年华等活动。活动举办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名运动员及教练团队齐聚武宁县,加上前来观赛的外地游客,周边的酒店被迅速订购一空,旅游景点和餐馆也是熙熙攘攘,极大地带动了当地消费。2021年,针对网球中心想扩大场地但资金不足的困境,武宁县委、县政府协调银行贷款1700万元,协调武宁城投公司与之合作共建室内网球场10片。现如今,作为江西省条件最为优越的网球基地,武宁国际网球中心拥有2名国家特级教练、多名省级优秀教练,现有教练28名。中心在武宁小学选拔的一百多名小学生,经过几年训练后,其中有30多名优秀学生先后在省级与全国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最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学生在代表江西省参加的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网球比赛中夺得金牌、银牌和铜牌的好成绩,实现了江西网球在全国综合性大赛上“零”的突破。武宁网球不但赚足了人气,还赚足了口碑。唐光华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必定形成“江西网球看九江,九江网球看武宁”的格局。
致富不忘乡亲。“在回乡创业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给予我极大的关怀与温暖。我常想,要为乡亲们做点什么?”唐光华主动与村里的脱贫户对接,安排了30余名脱贫户劳动力在网球中心从事物业管理、保洁服务、园林服务、客房及餐饮等工作,每月工资3000~5000元不等,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了应有之力。
“自己富不算富,带动身边的父老乡亲一起富才算富;曾经他们帮助过我,现在该我尽自己的努力帮助乡亲们了。”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帮助在外打工的年轻人掌握一门实用技术,稳定就业,唐光华先是把在温州学理发的表弟劝了回来,手把手地言传身教,带着他练习网球技术、学习教练业务,兼做助理教练。就这样,唐光华教导的十几个学生有的在网球中心做教练,每月2万至3万元工资,有的自主创业创办了网球俱乐部,还有的在学校当体育老师,在网球领域绽放自己的光芒。
未来,唐光华还计划推动“网球+运动产业”“网球+教育培训”“网球+休闲旅游”“网球+康体疗养”等网球经济产业链融合发展,开启网球品牌化、市场化、产业化之路,实现体育运动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武晓轩)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肖文翔
审核:朱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