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好物撬动产业振兴
一菜一乡愁激活富民密码
——九江以“一道菜”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濂溪茶香豆腐,茶叶与菜的完美融合。”“都昌鱼头煮豆参,太想念那个味道了。”“德安吊烧葵花鸡,好恰!”……2025年新春,市农业农村局以“一村一好物,一菜一乡愁”为主题,联合市融媒体中心推出14期特色菜肴短视频,在年味最浓时掀起“九江味道”传播热潮。
扎根“土”、体现“特”、形成“产”,这档特别节目从田间到云端,从乡愁到产业,既记录了九江各地做好“土特产”文章的鲜活故事,又以美食为媒立体呈现了新征程上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有一种乡村振兴,叫留住乡愁。2024年,原市乡村振兴局联合市融媒体中心推出了特别节目《我为九江乡村代言》,14个县(市、区)乡村振兴局局长置身于乡村产业、和美乡村之中为家乡代言,受到了广泛关注,全网浏览量达132.26万人次,为乡村振兴事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提供了坚强的舆论支撑。
一村一好物,一菜一乡愁。2025年,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融媒体中心,继续做好“土特产”文章,通过录制系列特色菜肴短视频,让“最忆家乡菜,一味解乡愁”在云端呈现。这场看似寻常的“美食推介”,实则是市农业农村局践行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以工业化理念重构传统农产品,用市场化思维打通产销链路,借互联网模式重塑品牌价值。
“九江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但面临‘藏在深闺人识少’的困境。”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宋晓妤坦言,活动初衷就是通过“一道菜带火一方产业”,让共青清蒸板鸭、湖口螃蟹、庐山西海清蒸白鱼等乡土美食成为农产品加工的“催化剂”、文旅融合的“连接器”,从而让九江农产品破局,让九江农业产业出圈。
活动启动之初便确立“三个一”标准:每道菜须承载一个文化符号、链接一个产业集群、带动一条增收链条。
从修水哨子背后的薯粉深加工产业链,到瑞昌山药松针土鸡煲延伸的生态养殖体系;从濂溪茶香豆腐衍生的茶叶种植与豆制品制作工艺传承产业,到永修全虾宴催生出的虾类多元化加工及冷链物流产业;从庐山三石迎客来引领的庐山特色山珍采集、培育与旅游餐饮融合发展业态,到浔阳明月鱼助力的渔业精品化养殖及长江文化提升工程……14道菜肴精准锚定茶叶、水产、油料、禽类等九江特色优势产业。
为确保“一村一好物,一菜一乡愁”系列短视频的质量和影响力,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从“土菜”选择、食材溯源、脚本创作到取景勘定、现场拍摄、素材整理、剪辑调色、配乐选曲、字幕添加、特效制作,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力求每个视频都要精美拍摄、精心制作、精彩呈现,最终呈现出的系列短视频,不仅是一道道美食的展示,更是一个个产业的宣言。
九江以“一道菜”展现乡村振兴成果、书写乡村振兴答卷的做法是一种创新且有效的宣传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提升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还能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助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用系列短视频的方式记录了美食产业与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并借助数字技术让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展,让九江的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邓志坚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程静)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钟千惠
审核:朱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