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油茶的往事
■ 周武现
过了寒露,油茶熟了。这次寒露节令回到老家,到我们原来的自留山上走一走,看到一个个红扑扑的油茶球像点缀了胭脂的玛瑙一样,沉甸甸地悬挂在枝头,我心中很是高兴和喜悦。
1978年以前未分田到户时,村里的每一座油茶山的所有权都归组里集体所有。一到采摘之时,每家每户就会派出主要劳动力,参与到集体采摘油茶的队伍中。那时候,大家在家里听到敲锣打鼓声,就同时出工,同时收工,并逐一将采摘下来的油茶过秤,登记重量,以便记录下工分。这个时候,组长就会安排好组里的后勤人员,宰一头土猪,配上白菜、萝卜之类蔬菜,再给我们用木甑蒸上白米饭。大家能每人吃一大碗。吃完后,大家就吆三喝五,唱着山歌,到山上去采摘油茶。
我9岁时,因父亲在学校教书,母亲身体瘦弱,我们六口之家的唯一劳动力,就是比我大10岁的姐姐。她每次去集体排队打饭时,从不在食堂吃,总是把分给她的那碗白米饭和菜端回来,让给我和两个哥哥吃。每次,她自己则啃着几个地瓜,喝上一碗稀粥后,就跟着队伍上山去赚取微薄的工分了。在那个只有红薯、稀粥填饱肚皮的年代,这碗香喷喷的白米饭和有肉的青菜萝卜,着实让我们兄弟三个能美美地吃上一顿。
每年采摘油茶的时候,是在寒露前三天定下来的。那时候,当地人民公社召开村组长会议后,便会规定统一采摘油茶开山的日子。各村安排一名村民敲锣鸣告,用传统的方式来布告的乡规乡约。那时,采摘茶籽是作为公社和村组的一件大事来布置落实的。因是集体所有,大家采摘油茶不会争先恐后、你争我夺。到了分山到户后,每家就有了自己的油茶山。
我家的油茶山不是很大,但油茶树却不少。父亲每年春季都要栽上数十株油茶树,于是,我们家的油茶树也就逐年增多了。虽然油茶山分到户了,但茶油金贵。到采摘的时节,有些村民会不守规矩早早地抢摘,或是偷摘邻村邻组山上的油茶。为预防这种情况,各村各组就派村民日夜轮流巡山。
村里每个人对油茶都有浓厚的感情。在采摘之前,各家都忙着做好采摘茶籽的准备,把采摘的工具如箩筐、背篓、竹篮请来篾匠修理一新,把油布雨衣、弯钩、球鞋、电筒集中放在一个地方,以备随时取用。有一次下午3时,读小学四年级的我正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从窗子远远地看见村民们挑着箩筐、背着背篓向山上跑去。这时,学校里广播也响了:“同学们,老师们,今天现在就放假,回家采摘油茶。这个学期要上交油茶籽10斤到20斤(不同年级上交数量是不同的)到学校后勤处,作为勤工俭学的作业。”广播一播完,我们谁也听不进老师的强调,一溜烟地往家里跑。
有些油茶果藏在树叶深处,于是我们这些孩子常常在大人摘完油茶果后,再去捡漏。这些遗漏的油茶果,就是我们上交给学校的“战利品”。把油茶果晒干,我们用背篓背到学校,交给老师。老师称重后发现不够,第二天大家再背一些过去。一般只会多,不会少。三天的假期,足够我们完成这项作业了。
摘油茶是一件很隆重的农事,绝不亚于“双抢”,也是一件与“双抢”一样费力气的活儿。我们家共六口人,都会上山去采摘。母亲有高度近视,此时也会跟着我们到山上去,摸着在树上也要摘下几个。不过,母亲总会独自提前回来,准备米粉蒸扣肉这道大菜来犒劳帮忙的亲友。大片的五花肉被各种佐料腌制好后,用刚炒出来的米粉裹住,猛火蒸、小火焖,味道可不是一般美。直到后来,家家户户都保持着这个习俗。一到摘油茶的时候,大家就会做道米粉蒸扣肉。
油茶果全身是宝。把油茶果晒干后,我们会一颗颗地剥开,取出里面黝黑的茶籽。数万颗油茶果一个个地取出茶籽,是一项很大的工程。那时候,我们有近半个月的时候,全家在晚上坐一起取茶籽。到深夜时,母亲总会端出一些黄豆、花生之类食物,再给我们倒一点米酒。这是我记忆中最美味、最幸福的时光了。
拣好油茶籽晒干后,我们便会一担担地挑到榨油作坊里。先把油茶籽倒在特制大锅里用火焙干,再放到圆形大研槽中粉碎成粉末后,放到木桶里蒸。待其蒸熟后,再将这些茶籽踩成约脸盆大,厚度约10厘米的圆形茶饼块。茶饼被一块块地叠放在一起压,把油挤出来。100斤茶球可得茶籽30斤左右,而100斤上好的茶籽可榨油20斤左右。我记得,一家每年可收获茶籽油50斤左右,最多的时候,可达到80多斤。看到那些香喷喷的茶油从榨油机里流出来,大家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幸福。
每年不管收获多少,母亲总会用酒瓶装上一两瓶茶油,送给我们村里唯一的孤寡老人尝尝鲜,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这个老人去世。用这种纯天然、纯生态的油炒出来的菜,油而不腻,口感极佳。用它炸出来的油豆腐香气扑鼻。有时候,我们还会做油炸红薯粉。那些红薯粉在滚烫的茶油中翻滚,不一会儿就变成了香气四溢的“瓷花片”。这是我们最喜爱的零食。那会儿,我们家里的生活虽不富足,但是一年到头都是食用正宗的土榨茶油。绿色、环保,营养又经济的茶油,滋养着淳朴厚道的父老乡亲,也伴随着我们这些伢崽成长。
后来,每年到了采摘油茶的季节,很多人已不再去山里了,毕竟收益有限还十分辛苦。农村里的年轻人大部分外出务工,油茶林也因各种原因荒废了大半。近几年,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和乡村振兴,很多老油茶林逐渐消失了。以公司承包的山地,开始大面积种植起新品种的油茶树,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油茶生产基地。寒露之后,山上的油茶树刚褪去一身的硕果,便又开始孕育下一年的丰收。不及一旬,星星点点的油茶树便接二连三地绽放洁白的花蕾。不久,漫山遍野的油茶花便怒放起来。雪白的油茶花泼泼洒洒、热热烈烈,把生命的美和平凡展现得淋漓尽致。
童年时期,我很多记忆都来自家乡这一片片的油茶林中。那时候,农村娃的快乐都来自山野户外。小伙伴们三两结伴地把细长的芦管的芯儿抽出,做成了天然的吸管,小心翼翼地插到油茶蕊黄的花心吸食花蜜。那滋味,别提多美了。
母亲老了,她常常喋喋不休地说起自家的那片油茶山。我每次都不厌其烦地听着,那些美好而幸福的时光,这不仅仅是母亲对过往生活的念想与不舍,也是我记忆中最值得珍惜的场景。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钟千惠
审核:许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