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邂逅彭蠡,一步一景,城乡皆美,一幅文旅融合的画卷徐徐铺展,文旅产业千帆竞进。一组数据见证文旅融合发展成效:2025年1~10月,彭泽县实现旅游接待量605.7万人次、旅游收入68.37亿元,同比增长3.43%、6.1%……

文旅融合发展势头强劲的背后,是彭泽县立足资源禀赋,围绕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产业提质升级,丰富旅游产品业态,培育本土文化品牌,全力以赴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夯实基础 激活文旅融合新动能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年来,彭泽县坚持项目为王,夯根基、补短板,持续推进文旅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景区硬件设施,提升景区品质,进一步夯实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根基。
“现在狄公楼、五柳书院都建好了,不仅能进去参观,还能在江边感受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交融碰撞,真好。”返乡市民邬锦诚说。

狄公楼、五柳书院是展示彭泽特有文化风貌的重要载体,是彭泽县城市文化新地标。彭泽县还持续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彭泽段)、蔓谷田园综合体二期,南阳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活动空间。
而黄岭乡凤凰颈景区的乡村旅游文化节、芙蓉墩镇湖西村的许家坝文创空间等则依托独特的生态和文化环境,积极发展“农文旅”模式,更好地满足游客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消费需求。
截至目前,彭泽县已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6个。
文化搭台 彰显文旅融合新天地
各类活动丰富多彩,文旅市场活力迸发。近年来,彭泽县依托丰富的文旅资源,为游客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旅盛宴,让彭泽文旅“圈粉”更“圈心”。
不久前,2025年全国“乡村网红走基层”彭泽站系列活动开幕式在该县陶狄广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红代表10人走进这座赣北古邑开展文旅推介活动,为彭泽文旅代言。
非遗民俗表演《龙腾彭蠡》、黄梅戏《小姑与彭郎》、非遗舞蹈《赶野猫》等节目轮番上演,为现场观众送上了一场视听盛宴。在此期间,网红达人们先后前往狄公楼、龙宫洞风景区、马当要塞文化园、陶令酒厂等地,用镜记录文旅景点与特色产业,通过直播与短视频等形式,呈现彭泽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将“采菊东篱下”的诗意与乡村振兴的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来自内蒙古,第一次来到了彭泽县,从五柳书院到狄公楼,体验了赣北县城的古韵。”抖音达人正蓝旗格格说。以节为媒,点燃文旅新活力,彭泽县将景区景点串点成线,开发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并对外推广,提高游客游览体验,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深挖陶狄文化、梅花鹿文化,设计开发特色文旅IP和文创产品。还举办了新春联欢晚会、春节民俗文化展 、“江中花海·魅力棉船”油菜花旅游艺术节等活动。
彭泽县还以重大节假日为契机,开展了系列演出活动。“百馆千校——红色基因进课堂”、彭蠡长江文化主题诗词展等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真正让假期文旅市场“热”起来,氛围“浓”起来。
花样服务 打造文旅融合新风尚
近年来,彭泽县不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优化文旅市场环境,全面提升文旅行业服务质量。

深入挖掘长江文化、陶狄文化、山水文化等打造的城市文化新地标,已免费向市民开放;彭泽县图书馆、博物馆及城市书房,成为新的打卡点;非遗迎新春、开笔礼等非遗展演活动,提供了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彭泽县还将“文旅发展需要什么项目我们招什么项目”落实落地,成功签约了一批高质量旅游项目,让彭泽县旅游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文旅花开满城芳。2025年以来,彭泽县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350余场,累计惠及群众77万余人次。开展送戏下乡惠民工程演出活动96场次,送影下乡2478场次。围绕彭泽地方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打造一系列具有彭泽特色的文艺精品。
如今的彭泽已逐步形成多种旅游元素全面开花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将继续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不断完善配套设施,优化旅游环境,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彭琴 九江日报记者 程静 文/摄)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肖文翔
审核:朱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