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望田野 “渊米”飘香——柴桑区黄洞村以“一粒米”铺就乡村振兴路

10月30日 19时 阅读 32788

金秋时节,走进柴桑区涌泉乡黄洞村,田野稻浪起伏,沉甸甸的稻穗低垂,空气中浸润着清新的稻香。这片孕育了柴桑区大米区域公共品牌“渊米”的土地,被列为富硒资源重点开发区域。黄洞村正借助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区契机,种好“一粒米”,并以“一粒米”铺就乡村振兴路。

好土育好米

黄洞村拥有珍贵的天然富硒土壤资源,为优质富硒大米的生长提供了不可复制的自然优势。

依托智慧农业建设服务项目,黄洞村推进富硒水稻种植基地建设,采用良种培育、标准化种植等技术,提升富硒大米的品质与产量。2025年,该村通过中稻机耕机播技术,高效完成早稻种植任务,并参与全区粮油作物高产片创建工作,推动富硒大米规模化生产。

黄洞村还以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区为引擎,整合资源,将分散的农户、土地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结,让这片“藏在深闺”的富硒沃土,真正成为富民强村的“硒”望田野。

科技铸品质

“好土更需配好种、好技术。”黄洞村泰邦农业水稻种植事业部吴广林介绍,公司与农业科研机构携手开展品种改良,筛选培育出既适应当地气候、又能高效富集土壤硒元素的优质水稻品种。如今,“野香优莉丝”“鄂香2号”等品种不仅米粒饱满、饭香浓郁,每公斤硒含量稳定在0.1毫克以上,达到优质富硒标准。

标准化种植是保障品质的关键。黄洞村种植基地建立起从播种到田间管理的全流程标准体系,施肥采用有机肥与硒元素精准调控技术,既呵护土壤生态,也确保硒含量稳定可控;病虫害防控则推广物理诱杀与生物防治等绿色方式,全程杜绝高毒农药;灌溉水源引自附近山泉,实现“活水润稻”。  

不仅如此,还构建了“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追溯系统,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种植档案与检测报告,让每一粒“渊米”都安心可溯。

协同促增收

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区的春风,不仅推动“渊米”从田间走向市场,更让农民切实尝到甜头。

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统一提供种子、技术指导与保价收购,有效破解了“种不好、卖不贵”的难题。“以前种普通水稻,一亩地收入1000元左右,现在改种‘渊米’富硒稻,每亩增收800元。”谈起如今的变化,农户脸上洋溢着喜悦。

随着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渊米”富硒大米不仅进驻各大商超与电商平台,还开发出真空包装、礼盒装等多元产品,附加值显著提高。产业链的延伸,带动了大米加工、包装设计、物流运输等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一业兴、百业活”的良性循环。

漫步于黄洞村的田野,连片的富硒稻浪随风起伏,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渊米”的清香正飘向更远的地方。在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区的持续赋能下,这片充满“硒”望的田野,正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张锐敏 九江日报记者 程静 文/摄)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吴晨

责编:肖文翔

审核:许钦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