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别漏这项!TPS:帮你更早发现肿瘤风险的“沉默哨兵”

9月25日 11时 阅读 29026

提到肿瘤筛查,很多人会想到CT、胃镜,或是CEA、AFP等肿瘤标志物。但你知道吗?还有一个名为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的指标,堪称监测细胞异常增殖的“精准雷达”,尤其对肿瘤高危人群、肿瘤患者及有不明症状者而言,是体检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项目。今天,就带大家全面了解TPS,读懂它背后的健康信号。

图片

TPS是什么?它为何能提示肿瘤?

图片

TPS的本质,是细胞角蛋白18的片段,这种物质仅在活跃增殖的细胞(尤其是肿瘤细胞)中大量释放。正常情况下,人体细胞的生长、凋亡遵循规律,TPS水平始终维持在较低范围;可当细胞发生恶性增殖(如肿瘤)时,大量异常细胞会释放TPS,直接导致血液中该指标升高。

简单来说,TPS的核心价值在于——提示体内是否存在“过度增殖”的异常细胞,为肿瘤筛查、疗效监测和复发预警提供关键线索。

图片
图片

感恩一路相伴

图片

这3类人,体检务必查TPS!

1.肿瘤高危人群

有肺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等家族史,或长期吸烟、酗酒、接触粉尘/化学致癌物的人群,TPS可辅助早期发现潜在肿瘤风险,让“隐形威胁”无所遁形。

2.肿瘤患者(治疗期/康复期)

•治疗中:TPS是“疗效晴雨表”——若治疗有效,肿瘤细胞增殖受抑制,TPS会逐渐下降;若指标持续升高,可能提示治疗无效或肿瘤进展。

•康复期:TPS是“复发预警器”,其升高往往比CT、彩超等影像学检查更早提示肿瘤复发,为后续干预争取宝贵时间。

3.出现不明症状者

若长期存在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乏力,或消化道不适(如持续腹胀、便血)、咳嗽咯血等症状,TPS检测可作为排查肿瘤的重要一环,帮助缩小诊断范围。

图片

查TPS,帮你避开3个常见健康误区

1.避免“单一指标判病”

TPS不是“肿瘤确诊依据”!部分良性疾病(如急性肝炎、肺炎、胃溃疡)也可能导致其轻度升高。临床中,医生会结合症状、影像学检查(CT、胃镜等)及其他肿瘤标志物(CEA、CA125等)综合判断,杜绝“误判”或“漏判”。

2.弥补“传统筛查盲区”

相比CEA(侧重消化道肿瘤)、AFP(侧重肝癌、胃癌)等“专一性”较强的标志物,TPS的优势在于广谱性——可辅助提示多种实体瘤,尤其对肺癌、乳腺癌、卵巢癌等,能弥补单一标志物筛查的不足,让筛查更全面。

3.实现“肿瘤早干预”

多数肿瘤早期无症状,等出现明显不适时往往已到中晚期。而TPS能在肿瘤细胞“悄悄增殖”的阶段提示异常,帮助医生更早发现病灶。要知道,早期肿瘤的治疗效果远优于中晚期,可大幅提升治愈率和生存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温馨提示

TPS注意这2点

图片

1.无需空腹:TPS检测不受饮食影响,体检时可随其他血液项目一同完成,无需额外空腹准备,省时又方便。

2.动态观察更有意义:单次TPS轻度升高不必恐慌,医生通常会建议1-3个月后复查,观察指标是否持续升高或翻倍增长——动态变化趋势,比“单次数值”更能反映健康问题。

肿瘤筛查的核心是“早发现、早干预”,而TPS正是这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帮手”。下次体检时,别再忽略这个“沉默的哨兵”!尤其是肿瘤高危人群,主动纳入TPS检测,才能为自己的健康多添一道“防护墙”,守护生命的每一个重要时刻。

(来源:九江市妇幼保健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朱静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