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白牙膏有用吗,牙膏到底怎么选?

9月20日 11时 阅读 29189

牙膏种类五花八门

各种功能不知如何选择?

牙龈反复出血该选哪款?

网红美白牙膏真的有用吗?

儿童牙膏到底要不要买含氟的?

精挑细选的牙膏回家用

结果牙黄、牙龈肿痛等问题没见缓解

口腔溃疡却愈发严重

怎样才能选对适合自己的牙膏

口腔科医生教你如何挑选牙膏

图片


1


牙膏成分红黑榜:

这些成分正在伤害你的牙齿

挑选牙膏,一定关注成分!

需警惕的伤牙成分:

1、SLS(月桂醇硫酸钠):一种强效起泡剂,可能刺激口腔黏膜,口腔溃疡患者不建议使用含这类成分的牙膏。

2、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在牙膏中作为增白剂使用时需关注其安全性

3、高风险防腐剂如羟苯丙酯、苯扎氯铵

4、粗的摩擦剂如碳酸钙长期使用可能损伤牙釉质

可关注的有效成分:

1、防蛀成分氟化钠、单氟磷酸钠等。

2、抗敏感成分:硝酸钾/氯化锶等。

3、温和的摩擦剂:水合硅石等。

4、舒缓牙龈:金银花薄荷蜂胶等中草药


2


不同人群如何按需挑选牙膏?

按需求选择:

1、孕妇:无SLS(月桂醇硫酸钠)、无人工色素的牙膏。

2、儿童:选择低氟(氟含量≤1100ppm),无表面活性剂、无糖、无人工甜味剂,可吞咽的牙膏

3、防龋齿人群:含氟牙膏

4、牙敏感人群:含硝酸钾/氯化锶的牙膏。

5、牙龈炎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含氯己定的牙膏(避免长期使用,以防口腔菌群失调)。

6、牙齿矫正人群:建议选择含氟牙膏,若伴随牙齿酸软可搭配抗敏感牙膏,以预防矫正期龋齿、缓解牙齿敏感不适。

医生推荐原则:

1、基础功能优先:普通含氟牙膏即可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

2、避免频繁更换功效型牙膏:牙膏核心作用是辅助清洁牙面,口腔健康的关键在于正确刷牙(如巴氏刷牙法)、使用牙线及定期口腔检查,无需过度依赖或追求“功效成分”。


3


刷牙漱口≠口腔健康!

为什么建议每年洗1次牙?


刷牙只能清洁60%牙面,牙缝、牙龈沟等死角易残留菌斑。

漱口仅能冲走食物残渣,所以使用牙线、定期洗牙、常规口腔检查很重要!

1、儿童:若存在牙结石(如长期口腔卫生维护不佳),可在专业口腔医生操作下进行轻柔洁治。

2、成人/老年人:常规每年1-2次,牙周病患者需更频繁(如3-6个月一次)。

3、孕妇:孕中期(4-6个月)可安全洗牙,预防妊娠期牙龈炎。

需谨慎或暂缓洗牙的人群如凝血功能障碍者、传染性疾病活动期患者、严重心脏病/植入式医疗器械(如起搏器)患者、急性口腔炎症患者、放疗后颌骨坏死风险者等。

注意:牙结石去除后,因牙根失去牙结石包裹而暴露,对冷热等外界刺激会更敏感;同时牙龈消肿后,原本被肿胀掩盖的牙缝会显现,敏感区域暴露,二者均可能导致牙齿酸痛(此为暂时性现象,通常1-2周缓解)。

4


牙膏常见问题大盘点

含有生物溶菌酶、小苏打、蜂胶、片仔癀等成分的牙膏真的有效果吗?

上述成分的牙可能提供辅助作用,但无法替代口腔疾病的专业治疗。

1、生物溶菌酶:具有一定杀菌、抗炎作用,对口腔常见致病菌有轻度抑制效果,但仅为辅助作用,绝不能替代口腔疾病的药物治疗。

2、小苏打:有一定美白、去渍作用,但长期使用可能对牙釉质造成磨损,牙齿敏感者需谨慎使用

3、蜂胶:虽有研究提示其具备抗菌、修复潜力,但牙膏中其含量通常极低,实际功效有限。

4、片仔癀:或许能起到暂时消炎、止血的作用,可缓解牙龈出血症状,但属于治标不治本的手段,一旦出现牙龈出血,务必及时排查牙周疾病根源。

牙膏是不是产生泡沫越多清洁力越强?

泡沫多少与清洁效果没有直接关系。它主要由表面活性剂产生,仅能提升用户使用时的体验感,并非增强去污能力。真正决定清洁力的核心成分是摩擦剂

市场上可以去除“幽门螺杆菌”的牙膏,真的有效果吗?

目前没有科学证据证明牙膏能有效清除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的主要定植部位是胃黏膜,口腔中可能存在但并非主要繁殖地。幽门螺杆菌需要通过抗生素联合治疗根除,单纯口腔清洁无法达到效,市售“抗幽牙膏”缺乏科学依据,多为营销噱头,消费者需理性看待。

Tips:注意,选牙膏要谨慎

1、避免轻信“全能型”宣传:如宣称“美白+抗敏+止血”多效合一的牙膏,其实际效果通常较为有限。

2、警惕“天然”标签陷阱天然成分并非绝对安全,其安全性仍需结合具体配方来综合判断。

(来源:新华网)

编辑:方旬瑜

责编:肖文翔

审核:吴雪倩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