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公共区域发生意外责权怎么分? 行署大院业委会给出新答案

9月8日 18时 阅读 31965

日前,行署大院业委会做出了一个决定——为小区投保公众责任险,成为我省首个由业委会为小区投保公众责任险的小区,由此开创了一个业主自治与风险防控结合的全新模式。

“其实让我们下定决心投保的,还是因为我们大院里的一棵老枯树。”谈及为小区投保公众责任险的动机,行署大院业委会主任钟杰讲了一个关于老枯树的故事。

在行署大院西区七栋,有一棵高达10余米的老枯树。因为树木已完全枯死,树干及枝干严重腐烂,结构稳定性极差。今年以来,多次出现枝干断裂、枯枝掉落的险情。特别是遇到大风、雷暴天气,老枯树更是存在着倾倒的风险,安全隐患极大,随时威胁行人、车辆及周边建筑安全。为此,业委会联系了园林、电力等部门,采取“分段切割+定向放倒”的方法对老枯树进行了处理。“施工空间小、施工难度大,三部施工车轮流操作。”钟杰介绍,处理好这棵老枯树,业委会花费了7000余元。

消除小区里的安全隐患,花钱办事理所应当,但是行署大院作为一个老小区,随着小区设施老化及外部环境变化,高空坠物、公共区域意外等安全隐患日益凸显。更多的安全隐患如何避免?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经业委会成员多方调研发现,公众责任险可有效防范各类突发事故中的法律、经济风险,保障提升业主安全感。是不是可以为小区购买公众责任险?

“我们了解到,业委会属于民间组织,无法登记办理社会信用代码证,多家保险公司回复无法办理保险业务。”钟杰介绍,后经业委会与各方渠道沟通,最终为小区投保了公众责任险。“公众责任险总花费2820元,费用都是从小区自主收益中出的,业委会也是全票通过。”钟杰说,除了公众责任险,业委会还为所有业委会成员购买了团体意外险,“很多时候小区有一些突发状态时,都是业委会委员主动上,也是让大家多了一份保障。”

有了公众责任险托底,好似为大院里的居民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防护网,意味着大院里的多项公共空间及业委会组织的各项活动都有了保障,还附加了火灾和爆炸责任险,涵盖医疗费用、财产维修费及法律纠纷成本。

对此,大院里的居民都表示称赞,作为业主也更加安心。不仅保护了业主的权益,也减轻了业委会的压力。“过去发生意外事故时,责任认定和赔偿问题常常引发纠纷,现在有了保险作为保障,问题处理将更加顺畅。”

业内专家指出,业委会主动投保公众责任险的做法值得推广。此举不仅体现了业委会的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提升了小区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也为推动我市基层群众自治提供了新思路,为其他自治小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新样本。

(九江日报记者 孔颖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肖文翔

审核:朱静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