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9月16日上午,九江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精心组织了市直初中教育联盟六校联合教研活动,教研活动由九江七中承办,市教科所初中科科长,语文教研员王芳、九江市初中语文中心组成员、九江市第七中学党总支书记袁世明,徐燕青副校长,联盟六校以及各兄弟学校的初中语文老师出席本次活动。九江七中初中语文教研组组长周美霞老师主持活动。
首先,在本次教研活动开幕式上,袁世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代表学校对来自各联盟校的语文教师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期望语文教研实现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的转变,完成从教知识到育素养的升级,达成从满堂灌到任务链驱动的跨越,让联盟教研突破学校之间的壁垒。
随后,九江外国语学校的齐亦敏老师对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的教学设计进行了阐述。齐老师的设计始终紧扣语文核心素养,以“春信”为线索,串联起文本感知、朗读实践、语言鉴赏与创意写作等环节。她带领学生感受春的生机,探寻“春之笔”的奥秘,实现从“读春”到“写秋”的能力迁移。
九江第七中学的陈子鸣老师围绕“探寻春之笔法”这一核心环节,开展了生动的课堂展示。课堂上,陈老师以修辞手法为清晰主线,深度结合经典文本案例,细致拆解比喻、拟人等手法在描摹春景中的妙用。同时,她注重“读与写”的紧密衔接,在引导学生品悟文本语言魅力后,让学生在理解中运用,在实践中深化认知。整个展示过程中,陈老师的语调始终自然悠扬,如春风拂过般亲切,既精准传递知识点,又牢牢抓住听者注意力,极具感染力与引导性。
在这一环节的最后,九江实验中学的李侨诗老师对作业设计进行了说明。李侨诗老师结合了前两位老师的思路,从教材解析、学情解析、设计目标、作业展示、设计意图这五个方面出发,安排了基础作业“写明信片”,以及两项提升选做作业——“赏析古诗”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九三阅兵”。
第二组田家炳实验中学王盼老师以“景因情美,情随景深——从《春》中学景物描写的方法”为主题进行教学设计阐释。其设计理念是创设真实学习情境,以典型文学篇章为范本,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实现综合建构与提升。采用“任务驱动”和“文本互渗”方法,以学校“寻秋之美”写作活动为大情境,引导学生从“读”中学,落脚于“写”的实践,完成学习闭环,提升学生运用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后,九江十一中万星宇老师以“寻秋之美”习作任务为驱动,呈现了一堂精彩纷呈的无生教学课程。教学环节设置由浅入深,从“找景物特点”的基础感知,到“学写作方法”的深度探究,梯度合理。尤其通过圈点勾画、原改句对比、诗行化品读等活动,将抽象的写作技巧具象化。虚拟互动场景贴合课堂实际,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对提升学生景物描写能力具有切实指导意义。
最后,九江六中吴丹老师展示的作业设计亮点颇多,打破“文本局限”:由“读文本”转向“看生活”,吴丹老师布置的作业引导学生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的文字描述,而是走出课堂,去观察身边秋天的景色,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打破“单一维度”:注重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打破“评价单一”: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教以共行,研以致远。评课议课环节中,老师们各抒己见,就自己的观课感受,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让每位老师都受益匪浅。思维的火花在彼此的交流中不断碰撞。
(来源:九江七中)
编辑:刘瑶
责编:吕亦凡
审核:杨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