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九江丨《人民日报》点赞九江:坚持海绵城市理念,建设“会呼吸”的城市

9月19日 14时 阅读 32611

9月19日,人民日报推出整版报道《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现代化人民城市这样建·韧性)》,其中以《江西九江市坚持海绵城市理念:建设“会呼吸”的城市》为题,单条报道了九江市积极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发展方式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防控、从工程措施转向生态方法、从政府主导转向多元共治。目前,九江市已在86条城市绿道、28个公园绿地、32公里水系治理及90个老旧小区改造中融入海绵理念,加快建设一座“会呼吸”的城市。


江西九江市坚持海绵城市理念

建设“会呼吸”的城市

  一场雨后,江西九江市浔阳区金鸡坡街道四季公园弥漫着青草香,晨练的市民沿着步道慢跑,孩子在草坪旁嬉戏。谁能想到这里曾是雨污交织、积水难消的洼地?

  “以前雨天出门,得先探探水深,老人小孩稍不注意就会摔跤。现在下再大的雨,路面也干干净净!”居民王风华说。

  作为江西省唯一一个比邻长江的港口城市,九江市水系资源丰富、地形条件复杂,如何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加强水系环境治理,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金鸡坡街道的变化,来自海绵城市建设——让城市像海绵一样,既能“吸”水,又能“用”水,更能“美”环境。

  金鸡坡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郑章兵指着四季公园角落的一处水塘介绍,这是调节塘,位于地势低洼处,雨水在前池进行杂质沉淀后,经导流槽进入微型池进行细泥沙的二次沉淀,最后进入市政管网,起到将雨水缓慢释放的作用,减轻排水管网的压力。

  不仅如此,公园还藏着下沉式绿地与雨水花园。这些设施不仅能调蓄、净化雨水,还与景观融为一体——青绿的草木间,雨水悄悄渗透进土壤,既解决了积水问题,又让公园多了几分自然野趣。

  “我们不仅要让公园能‘吸水’,更要让它成为居民愿意来、喜欢来的地方。”浔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何麟懿说。如今,从街头绿地到生态绿道再到综合公园,浔阳区正用“点线面”结合的绿色生态体系,给城市披上“绿装”。

  完善生态体系之外,老旧小区的改造也透着海绵城市理念。在金鸡坡街道石化社区,建设者们交出了一份“问题导向”的答卷:新建排水沟同步海绵化改造,削减雨水峰值;铺设3000多平方米的透水沥青,让路面100%实现“透水”;种下下沉式绿地,摆放雨水桶,让雨水有了“好去处”。

  “你看这雨水桶,能收集屋面雨水,过滤后用来浇花、冲路面,一点都不浪费!”石化社区党委书记徐博说。改造后的小区,变了模样:透水砖铺就的路面干净整洁,新增的儿童活动场地、羽毛球场地成了居民的“快乐天地”,规划整齐的停车位解决了停车难题。

  今年,九江市制定出台了《九江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发展方式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防控、从工程措施转向生态方法、从政府主导转向多元共治。目前,九江市已在86条城市绿道、28个公园绿地、32公里水系治理及90个老旧小区改造中融入海绵理念,加快建设一座“会呼吸”的城市。

(人民日报记者  王  丹)


编辑:王嘉琪

责编:肖文翔

审核:朱静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