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聂小倩
■ 杨松华
《聂小倩》是《聊斋志异》中最负盛名的经典篇章之一,讲述了一个人鬼相恋、邪不胜正、救赎与重生的动人故事。再次重读,我又为其跌宕起伏的情节所吸引。
浙江书生宁采臣为人慷慨正直,重信守诺,常对人言“生平无二色”——有妻子在世,终生不找第二个女人。他到金华办事,暂住在城北荒凉的兰若寺。与寺中先住下的陕西人燕赤霞(实为剑仙)结识。两人起初各住一房。
就在宁采臣住下的第一个深夜,一位绝色少女(聂小倩)主动进入他房间,企图以色相诱惑。宁采臣严词拒绝:“卿防物议,我畏人言。略一失足,廉耻道丧。”小倩转而以黄金相诱,将一锭黄金置于褥上,宁采臣又断然拒绝:“非义之物,污吾囊橐。”
小倩被宁采臣的浩然正气所震慑,感叹道:“此汉当是铁石人!”她心生敬佩,转而友好地警告宁采臣,寺中有妖物害人,自己实为被胁迫。她告知躲避妖物的方法是与燕赤霞同住,并恳求宁采臣将自己的骸骨迁葬回乡以获解脱。
原来聂小倩本是十八岁夭亡的少女,葬于寺旁。她被盘踞此地的两个千年妖物姥姥和夜叉所控制,被迫先以色相和金钱引诱,再杀死在寺中住宿的路人,供姥姥吸取精血,夜叉则挖食心肝。不从则受酷刑,实非她所愿。
当两妖物前来害人时,宁采臣已搬与燕赤霞同住。作为剑仙的燕赤霞出手相救,其剑匣中的飞剑自动出鞘,斩杀夜叉,重伤姥姥。宁采臣得以安然无恙。
回乡前,宁采臣信守承诺,找到小倩的坟茔,郑重收殓其白骨遗骸,带回家乡安葬。小倩的鬼魂感念其恩德,一路相随。
小倩随宁采臣归家后,起初宁采臣的母亲和久病卧床的妻子十分恐惧。小倩勤劳贤惠,日夜操持家务,孝敬长辈,逐渐赢得宁家上下好感。
宁采臣之妻病逝后,小倩主动以身相许。宁母仍有顾虑,认为人鬼殊途。小倩坦言:“我随郎君至此,只为脱离金华兰若寺那祸害行人之地。别无他念,唯感公子光明磊落,为天下人所敬重,愿以鬼魂之身助其博取功名,光耀门楣。”数年后,宁采臣果然考取进士,小倩也诞下子嗣。三个孩子后来皆入仕为官,且名声甚佳。
《聂小倩》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融合了惊悚、爱情、武侠与道德训诫。人鬼终成眷属,结局圆满。若取其核心主题与寓意,当为“至诚至刚,邪不胜正”。
宁采臣的品格是故事基石。其“不贪女色、不慕钱财、不畏邪祟”的浩然正气,是抵御妖邪、感化小倩、最终获得善果的根本。这印证了人的正直品格具有强大力量。
反观当今落马官员,不仅抵不住财色诱惑,更无胆量抗击身边的“妖邪”,终让“邪祟”一点点侵蚀灵魂,彻底败坏。唯有自身强大,方能百毒不侵。
兰若寺之所以沦为荒寺,皆因过往僧侣与路人,无人能抵住以绝色少女模样现身的聂小倩投怀送抱,又难拒金钱诱惑。即使小倩刚开始只是被胁迫才会害人,可当她目睹一个个男人在其怀中丑态毕露,一个个女客被几锭黄金迷了心窍后,她身上的鬼邪之气自然见风而长,不想害人亦难。
而此番,她竟遇上了宁采臣这般坐怀不乱,且视黄金如污物、恐其“污吾囊橐”之人。正义战胜了邪恶,使恶鬼也束手无策。在宁采臣光明人格的感召下,小倩由害人转向自救与求救。宁采臣守信迁坟,给了她脱离苦海的希望。最终,聂小倩在宁家的爱与阳气滋养下,完成了从鬼到人的彻底救赎与重生。这彰显了善念与信义足以改变命运的力量。
与《聂小倩》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画皮》。《画皮》是《聊斋志异》中最惊悚诡奇的人性寓言,讲述的是已有妻室的王生在晨间路遇一自称“逃妾”的妙龄美艳女郎后,心生贪恋,将其带回藏娇于书斋。最终因贪恋美色,遭女鬼(画皮伪装)剖心惨死。人若甘受欲望蒙蔽,将灵魂出卖给“美貌”魔鬼,终不免如王生般贪色丧命。
《聊斋志异》确宜夜读。那些鬼怪妖魔,仿佛能从一则则故事中跃然而出,在万籁俱寂的夜晚,更容易让人窥见人形之下的本质。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925488
编辑:毕典夫
责编:肖文翔
审核:朱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