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出好年景 拼出好气象 | 一个城市的加“数”奔跑

9月2日 15时 阅读 31218

“欢迎各位宝贝来到直播间,喜欢吃炸鸡的宝贝,看看下方链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囤,即拍即用。”瑞昌市的一个直播间里,年轻的主播正对着镜头激情洋溢。

这个直播间里,没有繁复的背景,没有搭建的板材,简单到只有一张桌子,一块绿色背景布,甚至没有过多的人员,就可以完成24小时日不落式直播。

“传统的直播带货,需要中控、场控、主播、助播、客服、投手,至少6-7个人才能达成,”江西省光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风华介绍:“而我们借助AI技术,只需要1-2个人就可以了,而且可以实现24小时播不停。”

谈到AI直播,刘风华自信满满:“别人实现24小时直播,至少需要6个主播,而我们只需要一个主播工作4小时。”

直播过程会被录下来,然后借助AI技术将主播的形态语言进行提取合成,剩下的20小时就可以让真人主播的AI形式完成。而且形态自然,能够实时回答提问,观众完全看不出合成痕迹。

在这里,电脑的数量是工作人员数量的N倍。“我们的技术人员一人可以管好几个账号,最多的一人管控10个账号。”与公司人工成本极低相应的则是销售额的大幅攀升。

“粉丝量持续增加,每天的销售流水能达到100万元人民币,今年1到6月份,每个月都在3000万元人民币左右,与去年同期相比,平均销售额增长20%。”

数字化改革不仅改变了直播带货,也给制造业带来全新气象。在江西瑞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投入300万元的数字化改革已经初见成效。“生产效率提高了20%左右,产品的合格率由之前的93%提高到98%,生产周期则减少了20%。”机器轰鸣中,该公司生产经理陈鑫满面笑容。

在瑞华,从前期研发,再到生产、销售和售后,数字化被全方位植入。“从金蝶云星空管理系统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公司所有的生产订单、进度、客户交付日期达成率,质量得到达成率等。每个月,甚至每星期的相关数据都可以轻易统计,一目了然。”

生产车间里,上料下料、全自动折弯机、种钉机、车间工序进度看板……每一处都是数字化改革的痕迹。陈鑫指着进度看板:“生产进度,物料调配,这每一项不仅让管理者能够宏观调控,也能让生产者做到心中有数。仅自动折弯机这一处,以前依靠人工,需要5个人,现在只需要1个人,而且更加精确,大大降低了人工和材料的成本。”

2018年瑞华在瑞昌市落户,2023年扩大生产。2024年新厂房正式投产,开工建设之初,工厂就设定了数字化在生产流程中的地位。“看起来投入大,但实际上大大提高了合格率和生产效率,更提升了客户满意度。”这也使得瑞华能够稳抓风口,深耕充电桩领域,并在全球首创“充电桩集成化控制模块”专利,引领行业革命,用5年时间将产值由3000万元增长到3亿元。

“今年6月,我们开发了行业内第一款液冷重卡的充电桩和人脸识别交流桩。液冷重卡技术颠覆了行业概念,而人脸识别交流桩,只要人脸输入一次,第二次就会自动识别,不需要扫码,也不需要刷卡,插上枪就能完成充电,在家用市场非常受欢迎。”在数改的加持下,江西瑞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成为市场开拓者,在国内行业享有定价权和话语权。公司的13条生产线,全部达产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充电桩生产企业。

而以区块链为基础底座,为企业提供算力支撑的江西网算科技有限公司在为企业提供数字化服务的同时,吸引了更多企业在瑞昌“云落户”。

“企业需要隐私计算、存证、溯源等个性需求服务,我们提供算力套餐,他们则可以在瑞昌注册,享受税收水电方面各种政策优惠,算是‘数字招商’。”江西网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玢清开着玩笑说。

那么算力服务到底能服务什么呢?以一颗鸭蛋为例,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做到从鸭妈妈生下那颗蛋开始,全流程溯源。“从这个蛋的产生,到制成成熟熟品咸鸭蛋,到整个销售流程,对顾客来说可以买得放心,对企业方来说能够有效把控整个流程。”

当然,所有的算力服务都是个性化的。“有些企业对生产流程监管要求严格,就可以对监管这一端开通更全面的技术支撑,有些企业对财务要求严格,就打通财务系统与生产销售全流程。”王玢清说道:“我们自研的MAX ERP系统已经为园区33家企业提供了个性化需求。”

园区指的是瑞昌市云育数字智谷产业园。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数字底座打造和数字技术建设,云育数字智谷产业园应运而生,并在2024年7月投入使用。目前园区已落户3家重点、7家合作数字经济企业,今年产值可达2亿元、新增快递单量200万单。

除了数字经济平台,瑞昌还加快了园区数转步伐,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升级,并助推数字产业聚集。截至目前,瑞昌市经开区以光电产业为核心赛道,集聚区签约项目27个,落户企业13家,产业规模达15.89亿元,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14.46亿元,集聚度91%。

向“数”而行,向“新”而行。瑞昌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加“数”奔跑,而这个城市已具备丰厚的沃土。

记者手记:

在时代的浪潮前,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发展的必答题。

在瑞昌,数字化改革启动未久,但对于每个企业而言,这就是正在书写的时代答卷。他们必须基于自己的产业基础、行业规模、生产工艺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和节奏。

成功的案例在前,聚集效应初显,踏上数改之路已是必然。道路是曲折的,改变是痛苦的,数改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使用几个软件,而是真正破解痛点,让“数字红利”不仅看得见,还能摸得着。

变革似春雨润物,但只要开始,无声处便有惊雷声。

九江日报记者 陈沽玥/ 洪显智/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吴晨

责编:肖文翔

审核:朱静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