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出好年景 拼出好气象丨“一片叶”托起一个梦

8月16日 08时 阅读 29554

jjrbszb-20250816-001_b.jpg

image.png 庐山市圆通茶场。

image.png

小朋友在庐山市海会镇海庐茶博园研学。


  “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春季里,闻着幽兰回甘的茶香,游客们走进了庐山市海庐茶博园,开启茶文化、茶饮食、茶科技体验之旅。近年来,庐山市立足庐山云雾茶产区和品牌优势,打造茶文旅融合示范点,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动”的生动局面,实现了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品变商品、茶山变金山。

  庐山北临长江,东靠鄱阳湖,充足的水汽形成了云雾缭绕的独特地理气候,使得云雾茶得以吮吸天地灵气,造就“条索粗壮、青翠多毫”的模样,酝酿出“香凛持久、醇厚味甘”的韵味。庐山市海会镇位于庐山东麓,面朝鄱阳湖,是庐山云雾茶的主产区之一。早前,这里的茶农自种自饮,少量出售,守着金山受穷。欧阳国松是庐山市海会镇光明村欧阳家湾人,从小就闻着云雾茶香听父母讲述庐山故事,在他小小的心里,一颗“茶”的种子在发芽。

  18年前,欧阳国松带着对家乡的情感返乡创业。他以茶为始,刻苦钻研茶叶种植、加工技术,以自己创办的海庐茶博园为试点,带领村民探索“茶旅融合”的发展新路子。欧阳国松全力拓展“海庐”规模,唱响庐山“采茶”戏,通过“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海庐茶博园1063亩基地为核心,带动附近103户茶农成立了云雾茶种植合作社,合作社茶园面积迅速扩大到2160亩。仅2022年,合作社生产云雾茶叶8吨,销售6吨,销售收入580余万元,盈利60余万元。分配社员利润后,其余转入合作社扩大规模。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当地一大批茶农走上创新之路,第三产业也发展起来了。今年8月1日,一群退役军人来到海庐茶博园,在此度过了愉快的一天。“这里环境不错,背靠庐山五老峰,茶园飘香,宜景宜游。”老兵肖礼元很满意这一天的行程。“现在,我的茶博园年均接待游客5万人次。”欧阳国松说。在光明村茶产业园,每年慕名而来的游客则有20余万人次。随着市场发展,欧阳国松的目光又投向茶食品深加工。“我们想形成多态、多链、多向的产业化体系,为企业的发展增强后劲,但茶始终是根本。”他选择深研茶科技,成立“云雾茶科技小院”,结合市场需求,研制出小巧、酥脆的茶饼,还将赴马来西亚参加食品博览会。“今年计划开拓海外市场,销售10万斤左右。”他自信满满地表示。在茶饮食上,他拜师上饶名厨,合作开发茶鱼、茶虾、茶排骨等系列菜肴,让游客在品茶的同时,体验茶食融合的玄妙。

  如今,以海庐茶博园为核心的江西海庐云雾茶有限公司已是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持续在茶叶种植、茶文化保护体验、茶科技和茶饮食等领域深耕。海会镇也因茶在2020年荣获“中国农业公园”称号,现代农业发展蹄疾步稳。

  每年的3月至5月,是庐山云雾茶的采摘旺季。如何采摘,保证茶叶品质则是一门学问。“每年,庐山茶叶科学研究所都会派出技术员到庐山各茶园指导,提供技术帮助。我们也接受过服务。”欧阳国松说。作为茶叶科研机构,庐山茶叶科学研究所参与了《地理标志产品 庐山云雾茶》国家标准、《庐山云雾茶种植技术规程》《庐山云雾茶加工技术规程》地方标准,以及《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庐山云雾茶》和《庐山云雾茶冲泡与品鉴方法》团体标准的制定,这些都成为庐山云雾茶科学种植、采摘、加工,形成规范品质的重要保证。

  在庐山茶叶科学研究所的茶园基地,茶工正在除草、剪枝。“我们完全采用人工,在采摘季节,先进行培训,后期管理也是全生态化。”庐山茶叶科学研究所科研生产科的罗燕辉介绍说。“同时,为庐山市的茶企提供种植、加工技术,规范品质。今年已经免费提供技术服务8次。”在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庐山云雾茶的品牌价值不断提升,以品牌价值52.75亿元入选2025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20强,全国排名第18位。虽然是科研机构,但是庐山茶叶科学研究所也从市场出发,围绕三产拓展茶文旅,延长茶产业链。“研学游是主要的旅游形式,吸引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江西青年职业学院、江西财经职业学院等省内外大专院校的学子来体验云雾茶文化和加工技艺。”罗燕辉说。

  名山出名茶。庐山云雾茶不仅是驰名中外的商品,也是庐山市的“金字招牌”。这些年,庐山市聚焦“三茶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四茶支撑”(美丽茶村、茶香庄园、茶产业园、茶博物馆)、“五茶发力”(扶茶企、引茶商、惠茶农、建茶园、兴茶旅),打造了庐山云雾茶场茶博馆、茶科所圆通茶研学基地、七尖云茶场茶宿体验区、海庐茶博园非遗馆、丛桂茶香庄园等5个茶文旅融合示范点,带动近2000户农民就业。同时,延伸茶产业链,用足夏秋茶资源,开发茶酒、茶多酚、抹茶等茶叶衍生品,年消耗鲜茶叶2000吨,产值8000万元。目前,该市茶园面积达3.26万亩,总产值超过3亿元,有3万人从事茶叶种植、加工、经营及其相关产业,茶叶产业直接带动从业农户人均年增收2400元以上。

记者手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因地制宜用好、用活特色资源优势,找准、找对契合实际的发展路径,才能蹚出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全面振兴之路。庐山是一座历史悠远、物产丰富的千古名山,自东汉起,便有僧侣山中采茶、制茶,及明代,始见云雾茶于《庐山志》。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庐山市聚焦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和绿色生态产业——庐山云雾茶,做好庐山旅游与庐山云雾茶的结合文章,打造集观光旅游、文化展示、采摘体验、生产实践于一体的茶旅文化基地,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为农户增收拓展新路径。

  实践中,庐山茶农抱着“追求好日子”的朴实心理,在当地政府的帮扶和龙头企业带动下,焕发出无与伦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或自主创业,或加入茶叶种植合作社,向着共同富裕的宽广道路不断前行。正是上下同心,才能一体同行,才有了庐山云雾茶的一片绿叶子成为乡村振兴的一片“金叶子”。

(九江日报记者 张新红/文 洪显智/摄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肖文翔

审核:朱静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