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丨读西湖

8月26日 19时 长江周刊 阅读 31394


读西湖


■ 左东林

我从小学到大学都读着西湖,那是在教科书上读西湖,遗憾没有机会走近西湖。

去年9月,我和王教授一同来杭州学习。当我站在西湖岸边时,风裹着湿润的水汽掠过耳畔,恍若千年的时光长河在此刻悄然漫溢。这是我第一次来杭州读西湖。

古人踏月而来,乘舟而至,为西湖留下无数绮丽诗篇,而我此番前往,怀揣着一颗渴望的心,试图在这方碧波烟柳间,探寻那些沉淀在岁月深处的故事与情怀。

那天是星期一,本想着秋日的西湖应是游人如织,像清明上河图中的情景。没料到,此时的西湖气定神闲,苏堤上的游人三三两两,百十步偶见有人在垂钓,湖心悠悠晃动着几只小船。王教授是一位画家,他驻足观景,情感早已融入到画中。

眼前西湖的色彩,是大自然精心调配的水墨丹青。秋日的湖水,是一块温润的碧玉,在阳光的轻抚下,泛起粼粼波光,似无数细碎的银鳞在水面跃动。岸边的垂柳,叶片已微微泛黄,在风中摇曳,宛如一位身披薄纱的女子,临水梳妆。远处的山峦,如水墨画一般层层晕染,与天空相接处,竟分不清是山融入了天,还是天浸润了山。

这是西湖平日里的样子,和节日的西湖完全不同。

我问王教授:“你在想什么呢?”

他说:“我在读西湖。”王教授平时话不多,他作画时一两个月都不出门,也不与身边人说话。当我恰巧来到他的画室时,他却总是放下手中的画笔,和我聊个没完。他曾经告诉我,读高中时他语文成绩特别好,作文比赛省市都拿过奖,高考为了保稳上线,走了美术专业。我也爱好写作,时有豆腐块的拙文见报,我们因此投缘。

我说:“你不是早已读过西湖了吗?”

他望着湖面,好像在讲课:“画人,先要读懂人;画猫,先要读懂猫;画山水读不懂山水就不用动笔了。虽然我多次带学生来西湖写生,但我还没有读懂西湖。西湖把诗情藏在每一缕清风里,每一片落叶中,甚至是每一朵云彩间。它既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温婉柔情,又有‘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深沉叹息。它包容着古往今来无数人的悲欢离合,见证着朝代的更迭,世事的变迁,却始终以一副淡然的姿态,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王教授的话,让我瞬间开悟。我这次来杭州学习,就是受了他的鼓动才来的。我们在这里和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校长们一起集训,一起探讨新时代教培行业的发展。我们接触了不少新的知识,拓展了思路,也开阔了眼界。

王教授在大学任美术教授,他开办的美术培训学校运营了30多年。在王教授成功的背后,我看到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读书上进、紧跟时代,永不言败的精神。

今天的世界,是科技发达的世界,是人心浮躁的世界;是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需要重塑的世界。这个时代最需要读书,有人在网上读书,有人在纸上读书,我建议不妨来现实世界中多读一读书,来杭州读书,来西湖读书。

我们读西湖,不仅读的是钱学森、郁达夫和林徽因,也不一定读的是马云、黄峥与梁文锋,但我们读的一定是西湖的风水,西湖的文气。在苏轼展览馆周边,在苏堤两旁,我看到有不同肤色的青年男女手捧着书本,全神贯注地读着。

我指着几个金发碧眼手拿书本的外国青年,问王教授:“他们在读什么书?”

“他们也在读西湖。”王教授说完,和我相视一笑。

我们移步西泠桥畔,这里是另一番光景。西泠桥,承载着太多浪漫而动人的故事。苏小小的身影,似乎还在桥边徘徊。她虽为歌妓,却有着高洁的品性和不俗的才情。“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她与阮郁的爱情故事,在西湖的水波中流转千年。

这时,我还想起了《白蛇传》的故事,我突发奇想站在雷峰塔上,努力向湖面寻找白娘子的身影,虽然举动有点荒唐,但是心情却有一种别样的感动。

近代的西湖,星光熠熠。西泠印社,这座汇聚了众多文人雅士的艺术殿堂,就坐落在西湖边。吴昌硕、赵之谦和黄宾虹等大师,曾在这里挥毫泼墨,书法、绘画与篆刻印章,留下了无数艺术珍品。漫步在西泠印社的庭院中,处处可见古朴的碑刻、雅致的亭台楼阁。每一块石头、每一株草,都浸润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在这里,艺术与自然完美融合,仿佛时光都放慢了脚步。印社中的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艺术家们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的追求,它们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中国艺术的天空,也为西湖增添了一抹独特的文化光彩。

王教授说:“我带学生外出写生带了几十年了,去过安徽古村、云南古城、贵州苗寨,也去过新疆和西藏,唯独杭州的西湖要隔三岔五来打卡,你知道为什么吗?”

我聊侃说:“这里美女多呗!”

他笑着点头:“对!但是,还有一个答案:为了读西湖。”

我们在西湖岸边的茶楼里坐下,点一杯龙井,茶香袅袅升起,望着窗外的湖光山色,思绪不禁飘远。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曾在此驻足,留下他们的诗篇与故事。白居易在西湖读到了闲适,留下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杨万里读到了壮美,描绘了一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画卷……这些诗篇,如珍珠般串联起西湖的历史,西湖不仅是一处自然美景,更是一座文化宝库。

读着西湖的水,犹如回味流淌千年的故事;读着西湖的风,犹如掀开尘封已久的岁月。它既是自然的馈赠,也是文化的结晶。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湖面,将湖水染成一片金黄,我们起身离开。回望西湖,它依旧宁静而美丽,仿佛一位饱经沧桑却依然优雅的道长,静静地等待着下一位读者的到来。

我知道,我对西湖的品读,才刚刚开始,而西湖所承载的文化与精神,将永远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925488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肖文翔

审核:朱静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