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丨(散文苑)远去的布网船

8月22日 19时 阅读 29124

image.png

远去的布网船

■ 胡振金

也不知从哪辈先人开始,大屋圈人一直是用布网捕鱼。村里最多时有4张布网,一张布网要一只大船。布网船几乎成了大屋圈村的代名词。

布网近百米长,中间宽,两头窄,就像两个梯形合并图。中间最宽处有一丈八尺八寸,两头慢慢窄,到两端时就只有四五尺宽了。整张布网都是由两尺来宽的网布拼接而成。所谓布网就是网眼小,见过米筛吗?网眼跟筛眼差不多,小虾、小银鱼入网后就别想逃了。

大网也是分上下边。上边是浮在水面的抱板纲。抱板是杉木板做的,五六寸长,三寸宽。抱板是横着夹在两根纲绳中间,相隔七八寸一个抱板。抱板既作浮标之用,使布网立在水中,又作拉网的着力点,不伤手。网的下边沿是脚纲。脚纲绳上没扎什么砣子,就是一根较粗的麻绳,麻绳用柿子油浆了容易下沉,网上面有抱板纲,所以布网始终是直立水中的。

布网好不好,全在组装上。装得好,鱼儿不易逃脱。组装的诀窍主要在纲绳上,要松紧有度。太松太紧都不行。装网这天,我们孩子都爱到现场玩,因为大人们会给大家吃发糕。发糕发糕,“发”字寓意好,有吉利之意。渔民们希望网一下水就“发”鱼,能捕很多鱼。

布网的第二个关键是油网。油料是用山上的野青柿子制成。人们一次要采两百来斤嫩柿子。将嫩柿子用碓舂碎后,兑水烧开,就成了柿油。将柿油倒入杀猪盆里,把网一寸一寸浸入柿油里。这样油浸的网,结实耐用,不易沾水,出水省力。

要布网下水牵鱼了。长长的布网,分五尺、六尺、七尺和八尺一折,两两相对的四个人甩搭在粗粗的木杠上,木杠两头由两个彪形大汉扛着。开始,大家只甩搭五尺,待木杠上的网多了厚了,网折也就长了,于是便甩搭七尺八尺的网。最后木杠上的网像小山似的,要几个人抬才能运到河边渔船旁,再一折折将木杠上的网扯下搭在大船头上。

布网船是可载近万斤重的大船,配有一把梢桨和三把大桨。布网船不怕风浪,四把大桨插入水中,稳如泰山。

布网船一般有10个股东,10个人凑在一起便可置一张网。布网是个笨重的家伙,至少也得八九人才能做得了。艄公是师傅,是船老大。头工是站在船头撒网的,技术也是要过硬的。

艄公一般都是牵了几十年鱼的老行家,对远近河道的鱼情了如指掌。哪儿有鱼,有什么鱼,他心中一清二楚。头工要绝对服从艄公的指挥,船老大不发话是绝对不能撒网。三十来丈的大网,一撒下去差不多半边河了。

网撒下水了。两端的人早作好了准备。先用篾条挂住网端横木的纤绳,然后所有的人用腰钩纤绳缠住篾条拉网。腰钩是大竹片用火熏后,掰成U形,U口上有一丁字纤绳。腰钩像卡子样卡在腰上,腰侧的卡口则用一根锁绳活套扣上,腰钩锁绳的中央有根尺把长的纤绳,纤绳远端有个大疙瘩,就是绳结卡子。这绳结很有作用:纤绳头缠篾条一圈,刚好压住绳结,就闩住了篾条,会越拉越紧。若想解开篾条,只要腰上一松劲,纤绳就脱开了篾条,很方便。渔者用腰的力量,身体倾斜,两手展开两侧也各执篾条,辅助腰钩,徐徐用力。犹如纤夫拉船般,一步一步地拉着篾条。篾条拉上一段,远端的人又到河沿缠上篾条继续拉。如此反复,直到篾条全部拉完,大家才抱板纲上岸,继续拉抱板纲。

拉抱板是个特别有趣的活儿。每当此时,人们都是撅着屁股,上身前倾,伸手抓抱板,随即挺胸后仰收送屁股。一连串的动作需要在三秒钟内完成,所有人的动作必须整齐划一。别小看这一系列动作,这里面蕴含着杠杆原理。挺胸、送臀、后仰都是利用杠杆作用来省力,有时支点在腰椎,有时支点在前脚。看起来滑稽,实则非常省力。我们孩子最喜欢看拉抱板,每次看着大人们一二三、一二三的拉抱板,大家都躲在一旁暗暗偷笑。

两端拉布网的人是要边拉边靠拢,最后让布网形成一个大布袋,才能把鱼统统圈在布袋里。快要收拢,便叫作合(gě)纲。每边一人拉抱板,两人拉脚纲。布网完全收拢了,立即由一人踩脚纲,防止脚纲悬空,鱼儿脱网。此时,踩纲人必须手脚并用,将两边的脚纲抓拢,布网脚纲部分则要贴着河底,形成无缝隙的布袋。这也叫作撮筐口布袋。这时所有的人特别紧张,也特别兴奋,鱼儿在做垂死挣扎,像爆米花似的向外蹦跳,一旁站着的人都下水举网拦鱼,力争少跑鱼。

布网牵鱼,常常是大鱼小鱼一网打。鱼儿喜欢群聚,有时一网下去,全是一种鱼。或是白鲢,或是金鲤,或是草鱼……听老人们说,他们曾一网牵过48条大胖头鱼,都在30斤以上,一网就是1000多斤鱼。有意思的是,鱼越多,拉起网来反倒越轻便。有个老人说,他曾牵过130多斤重的鳡鱼,要几个人才能弄上岸。

最苦是冬季牵鱼。冬季枯水期,鱼儿潜伏在水潭里,是捕鱼最佳时期。

布网船的人,一人穿一条刷油的防水大笼裤,厚厚的,针线密密的。笼裤将牵鱼人的上下身罩得严严实实的,不湿水又暖和。牵鱼人们一人穿上一双牛皮长靴。牛皮厚厚的、硬硬的,靴底全是大头铁钉。穿脱这种靴都要技巧,每次大家的脚上要先裹上草或布片,不然会伤脚的。

尽管是全副武装,但在冰雪里牵鱼,还是困难重重。人们的腰钩牵绳有时被冻得硬邦邦的,要含在口里好一会才能缠扣篾条。布网刚出水,便立即结了薄冰,大家的手常被冰碴割出血口。尽管这样,一看到鱼儿在网中跳窜,人们便会群情激昂、斗志倍增。所以,我们当地的人常说“鱼上有火”,我想说的就是这时的场景吧。

为求生存,渔者间常有争执。屏峰水域是渔者云集的地方,本来也是有规矩的。但是有的船帮仗着人多船多,不太讲道理。布网船虽人单势孤,但渔民个个彪悍,别人也不敢轻易与之争斗。

远近的人都喜欢到布网船上买鱼。船上卖鱼,童叟无欺。不但不会短斤少两,最后往往还要抓把小鱼给你。我小时候就喜欢到布网船上买鱼,可以坐会儿船,看大人拉会儿网,太有意思了。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捕捞工具越来越先进,河里的鱼也渐渐少了,传统的布网船就逐渐被淘汰了。现在,我们再也见不到儿时熟稔的布网船了。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925488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肖文翔

审核:吴雪倩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