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青年学者廖柳斩获全国灯谜图书最高奖

8月8日 07时 阅读 31348

8月7日,第十七届郭龙春谜书奖评选结果揭晓,我市(九江)青年学者廖柳的著作《字里春秋——猜谜解字》荣获该奖项。作为全国灯谜图书的最高荣誉,该奖项不仅是对廖柳学术成果的高度肯定,更填补了江西省在该奖项上的空白

《字里春秋——猜谜解字》由线装书局于 2024年8月出版,是一本融合灯谜学、文字学、训诂学的入门读物,全书约32万字。“在文字的星河中探索,于谜题的云雾里穿梭”,这是郭龙春谜书奖评委们对该书的精准评价。

撰写此书时,廖柳以“猜谜”为独特切入点,选取了393个汉字,抽丝剥茧般解读其构形原理与演变历程。为兼顾学术性与可读性,他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将高深的文字学研究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猜谜形式,让普通读者能轻松走进汉字研究世界,同时每个汉字的解析都以翔实文献为依据,具有较高学术价值,为汉字研究与文化传播提供了新范式。书中文章全部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和山东学习平台发表,总阅读量突破千万,多篇文章还登上“学习强国”平台首页推荐的“每日鉴赏”栏目。

廖柳与汉字的缘分,早在童年便已结下。他在爷爷教授的汉字歌谣中成长,“人是一撇又一捺,伸开两臂变成大。一人大,二人天,夫字天出头,太字大一点”等朗朗上口的歌谣,让他从小就对汉字充满热爱。这份热爱支撑着他耕耘传统文化20余载,在多个领域留下深耕的足迹。

2019年,海峡两岸汉字节活动中,廖柳模仿王安石“日”字谜的风格,创作“缺时镰,满时盘;夜时现,昼时藏”的“月”字谜,斩获佳谜奖;2020年,为宣传家乡旅游文化,他与其他人合作设计以烟水亭为主题的文创折扇,正面不仅有烟水亭图案及相关灯谜(谜底为“烟水亭”),还配有嵌入“烟水亭”三字的对联。“穷而著书,困而修德,居贫不坠青云志;养其本性,存其善心,至老常怀赤子情”,这副自勉联是他在人生低谷时的创作,于他而言,汉字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情感寄托与文化传承的载体。

廖柳是个不折不扣的“书痴”,读书于他而言,是快乐,是生活态度,是工作职责,更是精神追求。他广泛涉猎古文字、历史、文学、灯谜、楹联、诗词等各类书籍,认为这能帮助自己从多维度思考问题、拓宽视野。他特意购置只有半个手机大小的口袋丛书随身携带,闲暇时刻,别人刷手机,他便沉浸书海。

爱读书的他亦爱买书,家中床头、客厅、角落,目之所及皆是书籍,全套的《二十四史全译》《续资治通鉴》《金文文献集成》等典籍一应俱全,目前家庭藏书已达万册,2022年还被评为江西省“书香家庭”。

凭借对不同领域知识的热爱与钻研,廖柳在语言学、美学、民间文艺、民俗学、楹联、小说、诗歌、音乐文学、散文、诗词、灯谜等多个领域均有深厚积累,目前已加入中国语言学会、中华美学学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俗学会、中国写作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小说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等14个国家级协会,拥有14个国家级会员头衔,其跨领域的研究视野与深厚学术积累,为此次获奖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廖柳还始终怀有“传道授业解惑”的初心,渴望将传统文化知识传授给下一代。自2015年起,他经常走进学校,免费为学生讲授灯谜、楹联和甲骨文知识,还发放自己编印的猜谜手册,将灯谜的基本概念、起源、猜谜方法及历史典故等融入生动讲述,让学生们在快乐中走进传统文化世界。近10年来,他的身影先后出现在九江科技中等专业学校、九江市濂溪区第一中学、江西职业技术大学、九江学院、寻庐讲坛和江西省图书馆等地。他表示,自己有一个心愿,就是让教学足迹遍布偏远乡村学校,为更多乡村学生义务讲课。

(九江日报记者 洪永林 陈沽玥)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肖文翔

审核:许钦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