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丨各抒己见谈《浔阳蹠醢》(一)

5月12日 19时 长江周刊 阅读 30556


各抒己见谈《浔阳蹠醢》(一)


团结各界力量 传承地方文脉

徐卿 九江市政协文史委主任

文以载道,史以存真。那些穿越历史的文字,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重要见证。历代先贤留下的典籍铸就了九江人文的特质。《浔阳蹠醢》记载了2000多年来九江的地理、人文、经济等方面的史料,既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更是弥足珍贵的城市记忆,其中蕴含的宝贵文化价值迄今依然熠熠生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利用和继承发扬。

古籍的点校与整理工作,是一项浩繁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此次《浔阳蹠醢》创新出版形式,通过注释本降低阅读难度,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向读者展现。该书对于弘扬九江地方文化,梳理九江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推动旅游文化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古籍的社会关注度提升,古籍工作主要面临着保护整理和大众传播两大任务。市政协文史委将充分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独特作用,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以史资政、以文聚力,凝聚各界思想共识,团结社会各界力量,做好新时代古籍工作,共同做好九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工作。


开拓保护思路 加速文旅融合

王建新 九江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守护古籍,即守护我们的文化根基;传承古籍,即传承城市的灵魂与精髓。《浔阳蹠醢》作为众多古籍中的精品,更是承载了九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如今该书得以出版,不仅是九江文化界的一大幸事,更是我们开展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成果体现。

此次编撰出版,将专业性的古籍整理研究与普及性的宣传推广有机结合,为古籍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开拓了新的思路,为我们深入了解九江历史文化打开了一扇珍贵的窗口。我们要以此为基础,深入挖掘九江历史文化内涵,开发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让古老的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同时,我们要积极探索运用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赋能古籍的活化利用。

文化兴则城市兴,《浔阳蹠醢》的出版是推动九江文化发展的新起点。我们将以这部古籍为纽带,持续推动古籍保护工程,完善古籍保护长效机制,培育专业古籍保护人才,加速文旅融合进程,开发更多彰显九江特色的文旅项目和产品。


创新传播形式 让古籍“活”起来

张雷 九江市融媒体中心总编辑、 九江文化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

立足时代需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阐发,是古籍整理出版的应有之义。《浔阳蹠醢》一书的出版,在助力九江文旅发展过程中,完成了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在后续推广传播中,可从书中发掘一些与九江文旅相关的史料和故事,进一步丰富九江文旅的文化内涵。

书因人而成,人因书而名。《浔阳蹠醢》的作者文行远系江西德化县(今柴桑区)人,清朝康熙年间贡生。其父亲文德翼、祖父文士弘是明清时期的江西名士、理学家,其家族在当时属九江的文化望族。建议发掘与其家族相关的遗迹遗存,为九江增添一处具有文化内涵的景点。

解码九江文化基因,要多渠道、多维度创新传播推介方式。市融媒体中心有专业的技术团队,可以通过跨界合作、多媒体手段助力古籍传承工作。《浔阳蹠醢》一书中介绍了不少九江的景点、物产,如书中记载了桑落酒、庐山青石砚等物产的制作工艺,与今天我们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不谋而合之处。我们可利用AI等新技术,创作系列宣传短视频,通过富有趣味性和知识性的推广,让气质高冷的古籍活起来,流量大起来,以更具亲和力、感染力的方式传播九江文化,讲好九江故事。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肖文翔

审核:许钦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