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痛经不简单,小小残角子宫你得“摘”

4月11日 16时 阅读 31534

图片1.png

18岁小文是一名高三学生,自行经第二年开始就饱受“姨妈之苦”。原以为这只是成长的烦恼,但痛经却逐年加重,那种难以言喻的绞痛,像是一场无情的暴风雨,让她在教室里难以集中精力,在夜晚辗转反侧。因为高中学业繁重,再加上家里长辈认为这种痛就是“原发性痛经”,未来生育后就会好,她只好服用止痛药强忍硬抗度过每个月的那几天。

直到小文因剧烈痛经,大汗淋漓蜷缩在宿舍无法上课时,父母才发现问题并不简单,当日带小文来到了九江妇保子宫内膜异位症门诊。丁兴琳主任经过详细问诊和检查后揭开了困扰小文多年的谜题——残角子宫,这是一种先天性生殖道畸形,常常被误诊或漏诊。

考虑小文存在梗阻性痛经——右侧残角子宫II型,手术指征明确,丁兴琳主任携内异症团队及时为小文行腹腔镜微创手术:术中见盆腔内见2个子宫,右侧子宫较左侧子宫小,左侧为单角子宫,可见左侧输卵管及卵巢与左侧宫角处相连,左侧输卵管卵巢外观未见明显异常;右侧为残角子宫,可见一较粗根部与左侧单角子宫右侧壁相连,右侧输卵管卵巢与右侧残角子宫相连,右侧输卵管及卵巢外观未见明显异常。右侧骶韧带见一1.0x0.5cm紫蓝色结节。

图片2.png

手术切除右侧残角子宫+右侧输卵管+右侧骶韧带异位灶,术后病理果(右侧残角子宫)平滑肌组织及表面见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符合残角子宫改变。 

手术顺利解除了困扰小文多年的枷锁,高三的冲刺路上,她终于可以轻装上阵,用全部精力去追逐梦想。


图片


图片

什么是残角子宫?

图片



图片3.png

残角子宫定义为一侧副中肾管不同程度发育异常,仅有子宫体及输卵管形成,而无子宫颈及阴道结构,子宫体末端为盲端;但另一侧副中肾管发育成子宫体、子宫颈、阴道及输卵管,即单角子宫,单角子宫仅有一侧宫角并与该侧输卵管相通。常合并泌尿系统发育异常:30%-50%的生殖器畸形患者存在泌尿系发育异常。


图片

残角子宫的分型

图片



图片3.png

根据女性生殖器官畸形命名及定义修订的中国专家共识(2022 版),根据异常侧副中肾管是否发育成子宫、是否有子宫内膜以及是否与单角子宫有交通孔道,残角子宫分为三型。

Ⅰ型:残角子宫腔有子宫内膜,与单角子宫腔有瘘管相通。

Ⅱ型:残角子宫腔有子宫内膜,与单角子宫腔不相通。

Ⅲ型:残角子宫没有功能内膜,无宫腔结构。


图片

残角子宫的诊断方法

图片



可通过盆腔超声及MRI诊断。虽然超声普及性高、费用低,但MRI的后期重建能清晰地显示子宫各部位形态结构,被认为是诊断子宫畸形的最佳方法。


图片

残角子宫患者的临床表现

图片



大多数单角子宫患者无临床表现。有功能性内膜的残角子宫属于梗阻性生殖道畸形,常有痛经/周期性下腹痛,常于月经初潮后出现,逐渐加重;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残角子宫可发生妊娠(可导致子宫破裂,甚至危及生命)。


图片

残角子宫的治疗

图片



残角子宫的治疗取决于子宫是否存在功能性内膜。若影像学检查(或腹腔镜)证实残角子宫宫腔有内膜存在或有症状者,需尽早行残角子宫切除术,同时切除同侧输卵管。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应同时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

图片6.png

少女痛经不简单,家长切莫大意!九江妇保内异症专家提醒广大家长:重视青春期痛经、盆腔痛,警惕生殖道畸形,特别是梗阻性生殖道畸形;早期发现,正确诊断,规范治疗;重视疾病长期管理,医身医心。



(来源:九江市妇幼保健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朱静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