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emo自救指南:你的安眠药可能正在PUA你!

4月3日 10时 阅读 31068

昨晚值夜班

遇到个00后小姑娘

把褪黑素当QQ糖吃

结果白天走路像在跳《极乐净土》

——这届年轻人嗑药式助眠太野了!

作为从业16年的“眠守门员

今天必须扒开助眠药物的底裤(白大褂版)!

护士长,我吃了半年褪黑素,现在不吃就完全睡不着,它是不是给我下蛊了?

你这是自救不成反被药坑。褪黑素不是救命稻草……

……

先看组数据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显示

我国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

而“自救不成反被药坑”的案例

比比皆是

网红褪黑素

竟是“睡眠刺客”?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4》显示,38%的年轻人有购买过褪黑素相关药品。

今年3月上海某博主直播连吃30天褪黑素,最后确诊反弹性失眠——这玩意儿就像爱情,短期甜蜜长期要命!

《中华精神科杂志》明确建议:褪黑素只适用于倒时差,长期服用可能打乱自身分泌节律。

1.霸道总裁型(苯二氮䓬类)

很渣很有实力,15分钟让你躺平,但长期使用容易被PUA,会产生“恋爱脑依赖”。

代表成员:艾司唑仑(舒乐安定)、阿普唑仑(佳静安定)、地西泮(安定)。

必杀技:快速放倒失眠患者,附带抗焦虑、肌肉松弛功能。

暗黑面:

1. 依赖性陷阱,长期使用会让人“离了它活不下去”,突然停药可能触发戒断反应(手抖、幻觉、失眠反弹)。

2. 老年杀手,65岁+患者服用后,跌倒风险飙升,堪称“骨折导火索”。

2.暖男型(非苯二氮䓬类)

专一型暖男,但别指望他“天长地久”。

代表成员:唑吡坦(思诺思)、右佐匹克隆(文飞)。

必杀技:精准催眠不拖泥带水,第二天起床不“宿醉”。

隐藏条款:

1. 按需使用,每周最多宠幸3-5天,否则可能“恃宠而骄”(依赖性)。

2. 剂量红线,唑吡坦每日上限10mg,过量可能触发“夜间蹦迪”(梦游暴食等奇葩行为)。

3.时差特工型(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阿戈美拉汀,专治跨国恋式生物钟紊乱。

副作用:头痛、幻觉、昼夜颠倒……

长期服用会抑制自身分泌,“越吃越废”。

4.备胎型(抗抑郁药)

曲唑酮等,主业抗抑郁副业助眠,适合失恋型失眠。

适用人群:失眠+抑郁/焦虑

副作用:口干、便秘、体重飙升——别问,问就是“甜蜜的负担”。

用药翻车现场

❌酒精+安眠药=“自杀式助眠”

血泪案例:某程序员小李为缓解焦虑,威士忌配艾司唑仑,结果呼吸抑制送ICU。

医生痛心:“这是用生命演绎‘一杯敬月光,一杯敬死亡’!”

❌ 自行停药=引爆“失眠核弹”

经典翻车:张先生连吃1个月艾司唑仑后突然停药,出现手抖、幻觉,最终住院两周才缓过来。

药师怒吼:“停药不是拔充电线,得慢慢拔!”(建议每5天减量10%)

❌ 老年人“药不能停”综合征

数据暴击:我国老年人失眠发生率超40%,但苯二氮䓬类药物可使跌倒风险增加50%!

护士长敲黑板:“给爸妈开这类药,等于在他们床边放香蕉皮!”

电子咸鱼续命指南

中国医师协会最新《慢性失眠管理指南》建议:

✅ 22点后把手机调成“腌入味”模式(黑白屏);

✅ 数羊不如数呼吸(4-7-8呼吸法比安眠药管用);

✅ 紧急情况才召唤药物(每月≤10次);

一个原则 与安眠药的分手策略     

短期、小剂量、按需使用(非苯二氮䓬类优先)。

1. 渐进式撤退:每周减量10%-25%,搭配认知行为疗法(CBT-I)。用冥想、白噪音等非药物手段填补空虚。

2. 禁忌雷区:

孕期/哺乳期:苯二氮䓬类可能导致胎儿“自带醉意”。

呼吸疾病患者:这类药会掐住你的“呼吸命脉”(抑制呼吸)。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睡眠健康和神经心理专科管理团队


开诊时间:每周一、周三 上午

诊疗地点:新门诊综合大楼 三楼

护士长健康科普

黎  芳

神经内科

护士长 主管护师

· 健康管理师

· 省级卒中健康管理师

· 九江市优秀护士

· 参与省卫健委课题2项,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发表国家级论文1篇,省级论文1篇。

(来源:九江学院附属医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朱静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