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 |(论语)锦绣了盛唐的诗仙李白

3月28日 19时 长江周刊 阅读 29549

锦绣了盛唐的诗仙李白

■ 邱益莲

诗仙李白,生于陇西,长于昌隆,幼观诸子百家,少年求仙访道,26岁仗剑去国,凭一己之力撑起了唐诗浪漫主义的天空,因诗才横溢曾被唐玄宗招致宫中任翰林,三年赐金放还,却当之无愧赢得诗仙的尊名。

余光中说:千古诗才,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这谪仙人就是李白,他是一个古往今来被大众普遍认可的浪漫主义大诗人。据不完全统计,李白一生留下一千多首诗,收入《全唐诗》的有900多首,被中小学教材选用的有18首之多,可以说是历代诗人中作品入选最多的诗人。他的《静夜思》《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诗,可谓家喻户晓,市井喜吟。

李白生于701年的陇西,也有说生于碎叶城,5岁时随父亲客居四川昌隆。他的父亲是个富商,特别重视对李白的教育,自幼观诸子百家之书,他在《送安州裴长史书》中说:“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李白小时有神童之誉,五岁能应景吟出“李树怒放一树白”的诗句,李白名字就来源于此。15岁时,李白的诗在四川名流中传扬。李白从小就很有抱负,他想成为辅弼大臣。为了实现理想,他的父亲一方面让他博览群书,一方面又让他学习道教、剑术和纵横术,小李白很喜欢和名流赵蕤谈王霸术。

唐律规定,商人之子不能报考科举考试。李白本无缘科考,但唐代皇帝崇尚道教,名道士可以走终南捷径进入官场。于是,李白7岁就被父亲送入山中学道。

诗仙这顶桂冠是李白凭实力赢来的。20岁后,李白仗剑去国,漫游名山大川,每到一处他都留下壮美的诗篇。20多岁流连安陆诗名大噪,引得回乡探亲的朝中大臣慕名拜访,他随口吟出“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让大臣折服不已。唐人对李白有多看重?他酒后在墙壁上写《梁园吟》诗,有人重金购买整面墙。李白走到哪,他的诗就红到哪。初到长安,诗名就燥热了长安,连身居要位,诗名早成的贺知章都抢先拜访他。当贺知章读到见面切磋之作《蜀道难》,惊奇得直呼仙袂飘飘的李白是谪仙人。贺知章状元出身,官至太子宾客,他的《咏柳》《回乡偶书》流传千古,位高权重名顷朝野的他对李白如此景仰,竟不惜将皇上赐给他的金龟子用来换酒宴请李白。

李白的朋友圈都是牛人,杜甫、高适、王昌龄……个个都是诗坛宗主,但他们对李白敬仰不已。据说玄宗皇帝都屈尊为他捧羹。

他的诗善用夸张手法,想象神奇,意境开阔,格调高昂,气势磅礴,充满着崇高美,像 “君不见黄河之水从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等,这种惊人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形成了唐代诗坛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诗风。

李白爱写月、写酒、写剑,月、酒、剑是他孤独侠客的忠实伴侣。李白的诗很能治愈人,一句“天生我才必有用”,给读者无上信心!

李白多年漫游结交名流,扩大清誉,终于在742年受道士吴筠举荐得到唐玄宗召见入宫做了翰林。这是个御用文人的虚职,和李白的“济苍生,安社稷”的伟大理想相悖。尽管玄宗欣赏李白的才华,但无法忍受李白的傲岸不羁,很快就将他赐金放还。离京后李白再次开启漫游生涯。

尽管一生不得志,李白却始终不忘为国效力。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急于为国分忧,误入永王幕府,差点被朝廷处死,被流放夜郎半途遇赦,归途客死当涂。

世人称他为诗仙,不只是他的诗标新立异,语出惊人,格调高韬,还因他性格傲岸,敢于蔑视权贵的人格魅力。杜甫评价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在群星璀璨的唐代,李白不仅锦绣了整个大唐,也惊艳了世界。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吴晨

责编:肖文翔

审核:许钦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