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 | (历史回眸)曾国藩跳水浔阳江

2月10日 19时 长江周刊 阅读 30737

2月往事之——

曾国藩跳水浔阳江

■ 冯晓晖

概述:

1855年2月11日夜,太平军从九江、小池口攻击湘军水师,大胜之。湘军主帅曾国藩骇极投水。

评述:

在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九江的战略意义和军事价值愈加凸显。控制九江,就等于控制了长江中游和鄱阳湖水域,掌握了九江背后广袤的江西腹地,确保了兵员与粮草的供应。太平军若能占据九江,便可向西进攻湖北、向南占据江西全省。但若失去九江,南京仅剩安庆一城可依赖,太平天国的败局便可预见。因此,在太平天国战争中,九江成为清军与太平军长期争夺的焦点。

1853年2月18日,太平军翼王石达开率先锋水师战船数百艘,顺江而下占领九江府城。几日后,太平军撤离九江,沿长江东下,之后定都南京,九江复归清廷。3个月后,太平军自南京出发,沿原路返回,开始西征。1853年9月,太平军再度占领九江。1858年5月19日,湘军攻破九江城,将守城的太平军屠戮殆尽。九江的攻防战至此宣告结束,这也标志着太平天国衰落的进程加速。

1853年至1858年的五年间,太平军与清军在九江及周边发生了多次战役,双方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1855年1月到2月间,石达开与湘军首领曾国藩在湖口、九江的对决,是其中最精彩、最著名的战役,也是九江战争史上的经典战役之一。

1854年4月太平军西征军攻据湘潭,准备进击长沙。新崛起的湘军在曾国藩的率领下与太平军展开了湘潭战役,血战而获大胜。湘军遂由防御转为进攻,占领岳阳后于当年10月攻陷湖北武汉。气势大盛的湘军沿江东下,破田家镇(武穴境内的长江战略要地),进入江西境内,围困九江,在遭受林启荣率领的九江守军顽强抵抗后,曾国藩决定置九江而不顾,水师继续东进,以图占领“江湖锁钥”的战略要地湖口。显然,这犯了兵家之大忌。

在太平军节节败退,失地千里的危急时刻,翼王石达开受命再度出任西征军主帅,亲赴前敌指挥。他看出两军最大差距在于水师,便命人仿照湘军的船式造舰,加紧操练。在此之前,西征军水师在田家镇之役中几乎丧失殆尽。

咸丰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855年1月29日),从安庆赶来的翼王石达开和太平天国名将罗大纲在湖口与湘军展开决战,史称“九江、湖口战役”。石达开坐镇湖口石钟山,罗大纲坚守九江梅家洲。

在这次战役中,太平天国最富谋略的将领石达开策划了一个小说中才会有的计划:他故意撤去两岸守军以示弱,却早在湖口石钟山到对岸梅家洲的鄱阳湖出口最狭窄处设置了阻挡,只留出一个隘口,拦以篾缆。当湘军水师猛攻时,任其进入,之后在隘口处将湘军拦腰斩断。湘军冲进去的是灵活机动的小船,被拦在长江的是笨重的大船。大小船只不能配合,就相当于现代战争中只有坦克却没有协同作战的轻步兵,结果可想而知。

史载:湘军轻舟120余号(艘),健卒2000千人冲入湖内。石达开复于湖口设卡筑垒,断其出路。湘军被分割为外江、内湖两部。是夜,太平军以轻舟突袭湘军水师,焚大战船9号,小船30余号,湘军余者遁归九江。湘军一口气退到了九江城的上游官牌夹一带的江面上,试图休养一时,补充兵力。

太平军怎会善罢甘休?1855年2月11日夜黑风高之时,受石达开之命,罗大纲出小池口,九江守将林启荣出主城,南北两岸陆路并进。又出轻舟百余入江,以火弹喷筒攻湘军水师,焚其战船百余艘,湘军统帅曾国藩所在的旗舰自然是首当其冲的目标。

湘军水师“辎重丧失,不复成军”,或向上游败走,或弃舰而逃。曾国藩旗舰被俘获,管驾和监印官被击毙。据称,曾国藩绝望中跳水自尽,被部下救起逃到陆地上,带领残兵败将退守武穴。

一年前的湘潭战役中,湘军一时失利,曾国藩率领的水军被石达开的堂兄石祥祯打得溃不成军,激愤羞愧之下跳水自尽,被部下救起。这回又在九江跳水,这太像是在演戏了。

笔者之前以为,曾国藩这第二跳的传闻不太可信。后来在一份京报中看到了李鸿章申请表彰曾国藩的奏折,才发现这段故事不是传言,有明确的史料佐证。

《京报》是清政府下发的大臣的奏折及皇上批示的集录,是公开的最权威的官方文件,也是各地官绅了解政情动态的最主要的资料。在同治十一年(1872年)五月初七的京报中,李鸿章简要记叙了曾国藩建立湘军后与太平天国多次战役,其中对曾次跳水的描述相当生动。兹录如下:

第一次湘江跳水:三月二十九日靖港战败,曾国藩自咎调度无方,投水三次,幕客亲兵力救乃免。

第二次九江跳水:被贼用小舟袭焚,事机危迫,曾国藩喞然曰:“大臣不可辱!”欲投水经,幕客亲兵强掖渡江。

湘潭战役中,曾国藩跳了三次,当然合起来算一次。九江、湖口战役中是第二次,并没有跳成,只是做了个姿态。笔者认为,这种报给皇帝看的文字,作秀成分太大。曾国藩第一次跳水,应该是真的,那一次也的确是他指挥失误。若是湘潭战役败了,他难辞其咎。第二次九江、湖口战役时,他已有很高的官位,湘军又只是溃败,这种情况下摆出自杀的姿态,相当不妥。失败乃兵家常事,统帅的心理不可能如此脆弱。

当然,这也只是猜测,或许被誉为“古今第一完人”的曾国藩,正是如此率性坦诚。无论是真跳还是假跳,是慨然赴死还是着急逃命,经历了石达开连续痛击后,他也终于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虽然有战略眼光,但在临阵指挥上实在天分有限。

九江、湖口战役是在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精细筹划和精妙指挥下,即使太平军水军的兵力远不如湘军,仍然力挽狂澜地反败为胜。这场精彩的击溃战,不仅扭转了西征的困局,也成为石达开传奇人生中最为辉煌的一次战役。由于主战场发生在鄱阳湖出口的湖口,这场战役通常被称为“湖口之战”或“湖口大捷”。此次大捷扭转了太平军西征败局,为太平军第二次克汉阳(2月23日)、第三次克武昌(4月3日)创造了有利条件。

只是九江仍没能逃过一劫。三年后,也就是1858年5月19日,九江被湘军攻破。太平军与湘军进行了巷战,1.7万余名将士牺牲,据守近五年的九江从此落入湘军之手。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编辑:吴晨

责编:钟千惠

审核:吴雪倩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