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芑林
岁月匆匆如流水,从老家到海南求学、工作、生活近30个年头了。2022年春节,我回到阔别多年的都昌县徐埠镇石柴村。在同族兄弟的带领下,重走一回朝思暮想、梦牵魂绕的心念福地——“三韩”之地。漫步“韩田里”,经过“韩田桥”走进“韩婆庄”。
所谓韩田即韩信之封田。江西都昌何来韩田?我翻阅石柴村旧修藏谱《武威石氏大成总谱》看到,都昌石氏始祖石祎著有《韩田记》阐述“韩田”得名一说:古枭阳(今都昌)那时属西汉开国功臣韩信的封地“楚地”,韩信见“涧平水滞,地皆可田,令先老督垦,凡为沃土,收获尽利,以故方里之地,天下以韩为号。”
听家族长者说,这里有个凄惨悲壮的故事。石祎是河南芑田人,公元30年前后出任桂阳县令(今广东连州),待他退休还乡时,坐船经过鄱阳湖,遭遇水匪。在这次意外中,他的三子仲先不幸中箭溺亡,留下一名遗孤名叫益仁。益仁成年后,迎娶了当时的枭阳韩田张克铭孙女张秀兰为妻。张克铭曾对石祎有“搭救之恩、同乡同命”。石、张两家结秦晋之好后,在“韩田里”繁衍生息,瓜瓞绵延。
位于蔡岭洞门村委会与徐埠韩田村委会交界之处,有一座千年石桥——韩田桥。韩田桥是何年何人所造?据说在韩田桥修建之前,洪涝灾害常年袭扰着这片土地。每当春汛与夏涝季节来临,排垅港的水位便会迅猛上涨,从东北向西南奔腾不息,途经韩田之地,最终汇入徐埠港。洪水无情地吞噬着农田,使得方圆十公里的村民颗粒无收,生活一时陷入困境。
南北朝宋永初间(约420年),都昌石氏的石筹慷慨捐资,在湍急的港流之上建造了韩田桥。从此,困于东西两岸的村民们得以顺畅地往来交流,农田也得以重新开垦耕种。石筹的善举解决了当时民众出行与生产的燃眉之急,在后世被广为传颂。他的事迹被记载于都昌县志、石氏宗谱中,成为后世学习的榜样。
在三汊港镇岭东居委会有个石姓村庄——韩婆庄石家。很多人以为此地是以一个韩姓老婆婆而命名的,其实不然。村里一个名叫石坤朋的老人说,石姓祖先徙居前,此地有座坟,埋葬着一名“身怀六甲,但未生育”的孕妇。都湖彭三地俗称挺着大肚子的孕妇为“韩(寒)婆”。此墓茔年隆一年,其实系后人年复一年培土增高,但乡间的讲究是坟茔增高便是福地,此地便流传下来叫“韩婆庄”。
比较公认的说法是,韩婆庄之“韩”与前文提及的韩田里之“韩”相连。韩婆庄石村是明洪武年间从徐埠镇石柴里播迁过来的,而关于徐埠“韩田”的故事,是都昌石姓溯源的共同念想。天下石姓郡望出甘肃武威,称“武威世家”。都昌石姓尊石碏(春秋时期卫国人)的24世孙石祎为都昌石氏始祖,如今石姓在都昌县域繁衍肇基108个村庄。韩婆庄石村的兴村始祖叫石震东,元代至正年间由徐埠三角塘枣木墩迁至都昌三汊港韩婆庄。韩婆庄人丁繁盛,目前居住2500余名石姓后人。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钟千惠
审核:杨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