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守护!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医护团队助力“兔宝宝”顺利出院

1月15日 10时 阅读 30942

近日,西院新生儿科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兔宝宝”新生儿,他是一名Ⅱ度唇腭裂宝宝。唇腭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面部畸形,严重影响宝宝的喂养、呼吸和语言发育。Ⅱ度唇腭裂宝宝情况相对复杂,这无疑给孩子及其家庭带来了诸多挑战。


图片

图片

“临时妈妈”闯关

图片

图片

宝宝入住新生儿科后,医生护士们迅速行动,为他量身定制了一套治疗方案。感染关是宝宝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因为唇腭裂导致口腔结构异常,容易使食物残渣滞留,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医护人员严格进行感染防控,定期为宝宝进行口腔清洁护理、监测体温、血常规等指标,及时发现任何感染迹象,确保宝宝在安全的环境中度过。

营养关是宝宝面临的另一难题。由于唇腭裂,宝宝无法像正常宝宝那样有效吸吮,容易出现喂养困难、营养不良等问题。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临时妈妈”们,深知这一情况对宝宝健康的严峻影响,立刻行动起来。她们请家长买来专用的唇腭裂防呛奶奶瓶和奶具,这种奶瓶设计独特,奶嘴较软,奶流可控,能有效减少宝宝呛奶风险。而“临时妈妈们”每一次给他喂奶,都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战役。她们全神贯注,轻轻托起宝宝,将奶嘴小心翼翼地放入宝宝口中,密切观察宝宝的吸吮动作和吞咽情况。因为宝宝吸吮能力弱,一顿奶常常要喂上二三十分钟,护士们始终保持着耐心,不敢有丝毫懈怠。哪怕手臂早已酸痛,她们也只是默默调整姿势,继续温柔地哄着宝宝进食。

除了喂奶,护士们还时刻留意宝宝的体重变化、营养指标。定期与医生沟通,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调整喂养方案。


图片

图片

袋鼠式护理家庭化病房的温暖传递

图片

图片

临近出院,为了更好地帮助宝宝适应家庭生活,提高家长的照护能力,新生儿科请来家长入住袋鼠式护理家庭化病房。入住后,妈妈紧锁的眉头像是一直在诉说着什么,她的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现状的担忧。见到此状,护士妈妈亲笔写下一点、两点、三点……注意事项,郑重地交到宝爸宝妈手中,轻声叮嘱,手把手指导“喂奶时,应采用这样的侧卧或抱在怀里呈45度角的姿势喂养,避免宝宝平躺,防止呛奶。喂养时要耐心……”在详细讲解如何正确使用专业奶瓶,如何观察宝宝的喂养反应,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吃饱的同时,护士妈妈还指导进行袋鼠式护理,教授新生儿日常护理等相关知识,让爸爸妈妈能够更好地照顾宝宝。

图片


图片

图片

新生命   新希望

图片

图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见证了家化病房和医护团队带给这个家庭的转变:看到了妈妈眉头的舒展,听到了爸爸笑声的回荡。近10天的治疗与护理,“兔宝宝”顺利出院回家。爸爸妈妈学会了奶瓶喂养技巧以及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对新生儿科医护人员表示了深深的感激:“感谢你们的专业和细心,让我们的宝宝有了新的希望,也让我们家长重燃信心,与这个小生命一起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兔宝宝”的顺利出院,是家化病房创新模式与医护团队专业坚守的成果。这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新生,更是医疗人文关怀的生动实践。它激励着更多医疗工作者,以爱为翼,助力每个新生命茁壮成长,为万千家庭托起希望。

(来源:九江市妇幼保健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朱静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