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九江 | (论语)坚定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写作方位

2022-12-04 09:01:00   长江周刊
浏览量 29283

坚定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写作方位

■ 蔡 勋

举世瞩目的中共二十大在祥云朵朵中胜利闭幕,新的一页将激情书写亿万中华儿女在朝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上的矫健步伐和伟岸英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八部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报告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极大增强了基层文学工作者推动文学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牢牢把握“人民至上”的创作理念,深入到生活一线,让自己的心紧贴着大地和人民火热的生活,随人民的心一起跳动。文学即人学,只有坚定“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文学理想,按照“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四力要求书写生命“大我”、寻找文学原乡,才能将学习成果有效转化成生动的文学图景;只有坚定“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用高尚的精神激励人”的文学理想,我们才有可能书写出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让自己的作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秉赋文学理想,坚定写作方向,表达家国情怀,文艺工作者应当与时代同行,关注社会一点一滴的发展和进步,虚心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努力做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要大力弘扬和继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谱系和文明成果,将“四个自信”的思想内涵通过生动形象的文字诉诸于笔端。

要眼疾手快,与时代保持同行。2007年4月21日,和风惠柳,春光明媚,古艾大地一片欢腾。对于37万武宁人来说,这将注定某种重大历史意义的诞生,将极大改写他们的生产和生活,重构他们的希望和追求。目睹山清水秀的壮丽画图,有感林改试点的动人事例,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欣喜地说:林权改革是一场“绿色革命”;林权制度改革对于江西特别是对于山区和林区来说,不仅使绿化的速度加快,生态切实得到很好的保护,而且使得山区、林区的农民加快了致富速度。这项改革,与20世纪改革开放初期安徽凤阳小岗村土地承包到户一样,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正是带着对这份意义的思考,有感改革时代的波涛律动,我先后八次走进山区,走进林改试点的第一线,深入采访,切身感受,用心思考,花三年多时间,完成了一部以林权改革和新农村建设为时代画面、以赣鄱周边农村生产生活为文化背景的90万字长篇小说《锄山鼓》的创作。“锄山”,象征“分山到户”,“鼓”乃时代的“鼓点”,象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家的使命,就是为时代画像,为时代发展和进步鼓与呼。

要得心应手,站稳“人民至上”的立场。2017年5月初,我受组织委派到赣鄱地区的国家“十三五”扶贫开发村——都昌县周溪镇花桥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履职期间,亲历农村点点滴滴的苦和乐、荣与枯,感怀湖区农民醇厚甘冽的性情挥洒,面对一双双期盼的眼睛,思索一道道有待破解的难题。闲暇之余,聊以杂文随记、工作日志、人物特写、诗词歌赋等,抒怀驻村感受,采写乡村故事,展现“三农”诉求,将农村当下真实现状记录成文,权且作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一份扶贫调研和一线报告。聚焦“精准扶贫”,着力“农村小康”,在脱贫攻坚的坚实阵地,在农村社会改革发展急遽转型的最前沿,身为一名文学工作者,在风急浪高的波澜壮阔里,在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中,倾情传达群众心声,发掘都昌地域历史人文,展现鄱湖人家火热生活,以“人文关怀”的视角悉心思考农村社会现代化治理,不忘文学初心,代言巨变时代,我没有理由缺席。于是,我开始悉心观察,着手采集和处理素材,发挥文字的力量,参与农村社会建构,为“三农”政策的落地生根、扬花抽穗提供情感慰藉和智力支持,期盼思想之树结出信仰之果,激发贫困群众自立自强、内生动力的信心。朴实明净的文字种植希望,只为一段不曾忘怀的时光,只为表达对曾经生活过、丈量过的土地的一片深情回望。

要历史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5年起,在多年学习积累的基础上,我决定创作一部关于本土文化先贤陶渊明的长篇历史小说。陶渊明是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一个在其生活年代名不见经传的田园诗人,当然,他同时也是一位在仕途上奔走了十余年、五次出仕五次辞官的士子,关于他的政治理想、精神思想的争论学界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由于年代久远、史料有限,后人只能从其留下的诗文里进行一次次探索、剖析、解读,力求读懂陶渊明,画出一个历史人物的脸谱。我十分清楚,写好陶渊明小说的难度很大,无限开放的学术争论里,关于陶渊明的每一首诗文都有这样那样的解读,关于陶渊明五次辞官更是有各种不同的探究。可我还是要挑战自己,调动激情和思考、阅历和经验,写出一个我以为、我理解、我崇尚的陶渊明。我写陶渊明琴书之气,归田之乐,酒神之旨,养真之趣,靖修之节。我写陶渊明,实为书写一场生命审美之体验、探求古代知识分子精神思想之成长史。为此,对中华传统文化如何传承赓续、如何弘扬放大、如何创新守正始终是我思考的问题。我以为,写好陶渊明着力点不在故事本身,而应始终围绕人物形象之刻画、历史方位之探索、诗文思想之发掘、精神世界之建构这些维度发力。我始终清醒一点,陶渊明诗文留给我们一笔巨大的精神文化财富,因此,当以弘扬陶先生之遗风,不必追逐当下文坛煽热之文风、笔调、技法,而是以更加主动的历史担当,遵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发展轨迹,坚定文学理想,树立创作导向,写出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历史之美,写出生命精神、奋斗精神、斗争精神。

总之,无论是面向时代,还是回眸历史,身为作家,站位要高,立意要远,秉赋“为天地立心”的创作理念,写出与时代同频共振、与人民心心相印、与历史感同身受的作品。

(作者系九江市文联四级调研员、市作协主席、九江市委党校2022年第3期县处级干部进修班学员)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魏菲

责编:许钦

审核:杨春霞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