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丨《九江我的初来“三”到》( 刘建华)——“青春之歌”文学笔会作品选登

2022-07-04 20:54:23   长江周刊
浏览量 30385

九江,我初来三“到”

■ 刘建华

初夏五月,应共青城市“中国共青城‘青春之歌’文学笔会”之邀,我踏着细雨,前往赴会。共青城在行政区划上隶属九江市,这次的行程,也算是我初次去到广义上的九江。

但是,九江这个地方,我却可以说是初来三“到”。

第一次的“到”,叫做“神驰九江”。记得十七岁那年的清明节,像往年一样,父亲带我上山扫墓。也像往年一样,当我们扫完所有的墓之后,父亲在祖坟旁边烧起一堆纸钱,放了一挂短炮,然后便对着火堆作揖。父亲的这一“行为艺术”,是每年清明扫墓的保留节目,我早已司空见惯。但是之前我一直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一年,或许因为我差不多已经长大了,父亲突然对我说起一段家族往事,我才明白原来他是用这种方式祭祀他尸骨无存,传说中魂归九江的兄长,也就是我的伯父。

我们家住宜春市宜丰县,与抗日时期著名的“上高会战”发生地上高县紧邻,两县县城相隔只有十几公里。父亲说,会战前夕,后来的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薛岳亲临上高巡视指导,期间经人介绍,来到宜丰县城,并在他的舅舅家借住两宿。父亲的舅舅是宜丰城内的首富,也是一位忧国忧民的乡绅。国难当头,这对官绅一见如故,一天一夜的长谈下来,三国时期鲁肃对周瑜“指囤相助”的故事,就有了它的民国版本——乡绅慷慨解囊,赞助薛岳大注钱财,用于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然而故事到此还没完,第二个一天一夜的长谈下来,薛岳进一步向乡绅要人——向他要能为国家民族挺身出征,杀敌立功的热血青年。于是,乡绅变卖田地,在宜丰县的棠浦乡组织三百名壮丁,成立抗日后备队,并向县府推荐自己的外甥,也就是父亲的兄长,我的伯父担任队长,打算在训练有素之后,投奔薛岳麾下,开赴抗日前线。

那是一个烈阳如火的夏日,时年二十五岁的伯父背着行李包袱出门,前往棠浦乡走马上任,担任抗日后备队队长。可谁知走到半路上,他遇上一支国民党军队,正在附近村庄里捉兵拉夫;伯父被逮了个正着,用不着后备,当即被纳入正规军上场杀敌。经此一去,他便杳如黄鹤,再无音信。

抗战胜利后,父亲和他的舅舅发疯似地寻找亲人;薛岳也调动他的能量,问遍当年所有入赣军队。但是他们都没能得到一丁半点的消息,仿佛那只“黄鹤”从来就没有存在过。

后来,许多年之后,有人向父亲推荐了铜鼓县的“马脚”。“马脚”是一种民间神汉,据说具有在阴阳两界通神的特异本领,寻人问事,十分灵验。父亲急病乱投医,当即直奔铜鼓,找到神汉,报上伯父的姓名籍贯,请求帮助。铜鼓的“马脚”十分了得,精准说出伯父被军队捉走的失踪过程,与当时目击者们所言分毫不差。关于伯父的最终下落,“马脚”言之凿凿:此人参加了战斗,没有战死;还随军开到九江,但在九江染上时疫,生疮而亡,被四个兵丁拉起四肢,扔进了江里。

听完父亲讲说,我站在山上愣怔了,眸光定格在那堆纸钱燃起的火光上,神思却不由自主地飞驰九江。刹那间,我仿佛也具有了“马脚”的神能,看见了浑浊的江水咆哮滚涌,伯父的躯体被人抬起,“轰”地一声,扔进江中,溅起一江水浪,恰似一束惨白的烟花,射向半空……顿时,九江那个遥远而不知方位的地名,就像一根细细的绣花针,插进了我的心里。

我的第二次“到”九江,是一回笔墨之旅。2017年,我撰写长篇小说《立春秋》,描摹辛亥革命在江西的投影。小说主人翁蔡立春,以“同盟会”元老、“二次革命”讨袁斗士蔡锐霆将军为原型。蔡将军也是宜丰人,是我的前辈乡贤。九江是蔡将军革命活动的主要战场之一,也是将军最终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喋血之地。

在小说中,我用大量的笔墨,描摹了蔡立春在九江的故事:他变卖宜丰家中的祖宅和田产,携带巨款,以一个初出茅庐、接替父亲生意的愣头青商人身份,来到九江贩买茶叶,他对茶叶生意知之不多,却又不懂装懂,冒充内行,常常豪爽地买下货不对板、质次价高的茶叶,吸引城内商家掌柜围绕他鞍前马后,阿谀奉承,美滋滋做成一桩又一桩赚钱的生意;他又以出手宽绰的富家公子身份,频频出入九江城内的酒铺饭庄,点下一桌桌鱼肉酒菜,略动几下筷子便弃之而去,招惹一帮叫化乞丐追随他保驾护航,殷勤效劳;他还以慈善义士的身份,出钱买棺,为斩首示众的盗贼和贫病死亡的穷人收埋尸体,让自己的美名轰动满城,同时也蒙蔽城门守兵的眼睛,直到有朝一日,他用腐臭的猪肉冒充尸体,顺利把枪枝弹药偷运出城,确保城外革命起义的枪声如期响起;最后,他惨遭被捕,大义凛然痛斥镇守使高官厚禄的诱降,壮烈牺牲。

“随着‘嘣、嘣、嘣’三声枪响,三颗子  弹同时射出,立春轰然倒地,血流如注。左右衙役一拥而上,迅速把遗体抬上门板,自去隐藏……。镇守使随即转身而去,不料打理花园的衙役慌里慌张跑出来,瞠目结舌呼喊:‘不得了!见鬼了!见鬼了!地上还躺着一个人呢!’镇守使顿时吓得魂不附体,筛糠打抖,壮着胆子吆喝官差进去看看。一干如狼似虎官差端着枪冲去后花园,果真望见万绿掩映的土地上,赫然躺着一个红彤彤血人。走近一看,四肢健全,脖颈修长,身躯伟岸,头脸堂皇,呼之欲起……”当我的笔下呈现出这些文字的时候,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插进心里的绣花针,仿佛又多了一根。

直至如今的第三次,我才算是实打实地双脚落地,真正来到了九江这方土地。虽说是参加文学笔会,但是我心里却比别的老师和文友多了几分凭吊的情怀。因为这里是传说中我的伯父染疫身亡的地方,也是我的前辈乡贤喋血牺牲的地方。

为期一天半的采风走访,我听到了许多关于这座城市的故事:98名上海垦荒队员的故事、一只板鸭起家的故事,一根羽毛发家的故事,一个私募基金小镇落地生根、成为地方财税“泉眼”的故事,一处荒野滩涂厚积为人文渊薮、薄发成现代新城的故事……我暗暗寻思,这些故事,与我伯父和我前辈乡贤的故事,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内里它们却有着草蛇灰线的关联。它们都是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卓绝,探索民族命运、前途和出路的故事,都是中华民族悲壮而又伟大历史的组成部分。

在聆听故事之余,我的双眼也见证了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上崛起的奇迹:车水马龙的公路,宽阔笔直的街道,明亮如镜的水域,葱郁蓬勃的绿化,争奇斗艳的鲜花,鳞次栉比的高楼,典雅舒适的民居,意气风发的青春男女,怡然自得的黄发垂髫……这一切,都足以令人信服:这里就是世代中国人为之英勇牺牲,为之艰苦奋斗,捍卫和创造出来的美好家园。

随着行程的结束,我的凭吊之心得到了极大的抚慰。从此,插在心里的绣花针也可以拔掉了,因为它们已经刺绣出最新最美的锦绣图画。

(作者系宜春市作协主席)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魏菲

责编:张江艳

审核:姜月平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