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丨 “青春之歌”文学笔会特刊作家感言(一)

2022-06-06 20:01:00   长江周刊
浏览量 30277

编者按

5月初夏,2022年中国·共青城“青春之歌”文学笔会在九江市共青城市举行,长江沿线各省市的知名作家和江西省党报副刊主编们以“青春”的名义相聚这座美丽的青春之城,在诗情画意之中开启一场文学的盛宴,感受“青春之城”的精神活力、青春律动。大家敞开心扉,激情述说。用诗意的语言,以深情的笔触,表达对这座全国最年轻城市的热爱。交流座谈会上,大家围绕此行所想、所感、所得面对面讨论如何用文学形式,用自己手中的妙笔描绘共青、书写共青。

本版摘录部分与会嘉宾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杨 彬

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博导

文学评论家

12.jpg

中国·共青城“青春之歌”文学笔会具有丰厚的历史内涵和鲜活的现实意义。这是红色经典《青春之歌》的回声,林道静走出“小我”,将个人的青春融进抗日救亡的时代洪流中,这首青春之歌今天依旧激越。这是对98位青年志愿者共青城艰苦创业精神的致敬。他们抛弃上海优裕的生活,将青春献给垦荒事业,将青春融进祖国建设之中,他们的精神在今天依旧熠熠生辉。这是对当今青年将青春融进新时代伟大洪流的启示。新时代青年朝气蓬勃,他们在祖国建设的各行各业开拓进取、奋发向上,正在用青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作家们应该关注青年,深入生活,书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周 璐

长江日报《江花》副刊主编

2.jpg

车抵达共青城,从高铁站驶向市区,茂密的植被,清新的空气,令我感觉置身于偌大的自然景区,而进入中心城区,高楼林立,鳞次栉比,浓厚的生活气息,又将我带回现代城市的烟火中。这就是我邂逅这座青春之城的第一感受。

穿行于共青城博物馆每一个展厅,似乎穿越时空跟随着那群来自沪上的热血青年,来到鄱阳湖畔这片他们为之奋斗一生的土地,看他们用青春与汗水,将一片贫瘠的荒地变成一座充满着无限生机的城市。因为这群人,才有了这座美丽之城。我愿意用我的笔去书写这座英雄的城市,讴歌那些开拓者和建设者。

苏 扬

江苏扬州市作协散文诗创作委员会主任

3.jpg

作为鄱阳湖畔的一颗明珠,共青城给我的印象是深刻的。

长江流域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质,共青城是众多城市中最年轻的面孔。她的开拓史才67年,设市还不到12年,当我领略她诗情画意的优美风光时,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寸草不生的荒沟野滩。当年的垦荒者和建设者都是一群年轻人,艰难曲折的拓荒历程就是用青春和热血浇铸的共青精神。

67年天翻地覆的变化,共青精神已经成为国家富强的动力,我们的任务就是把共青精神传承与发扬,执“青春”之笔抒写青春之歌、时代之声。

姚 岚

安徽安庆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

4.jpg

我是第二次来到共青城,两次时间相隔二十年。这次参观交流,令我深为震撼。共青城无处不在的美丽、朝气和锐气,再次以她昂扬的风貌激励着我,让我在疫情围困的季节里,感受到了积极奋进的力量和充满希望的快乐。

我期待共青城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将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所蕴含的现实意义,共青城干群上上下下奋勇开拓创新的精神,通过现代传媒手段,精准而迅速地传递出去,弘扬开来。

董书明

中铁四局机关干部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5.jpg

通过参观和交流,我深刻地感受到共青城市是一个有责任担当的城市、一个有文化自信的城市、一个年轻奋发的城市。

我深刻认识到用诗歌抒写新时代青春之歌要坚持“三要”:首先,要有理想信念。要继承和发扬“共青精神”。诗人要志存高远,积极投身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去,使信仰信念在奋斗中淬火成金;其次,要有丰富的创作成果。诗人要做时代青春的歌者,要勤于写作有底气、有地气、有品质、有高度的诗歌;再次,要努力提高作品的艺术性。诗人要做到:学贵专,学贵精,学贵正。要让凝结着拼搏奋斗和热血担当的诗歌,成为新时代青春之歌的主旋律。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魏菲

责编:张江艳

审核:姜月平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