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九江丨“青春之歌”文学笔会特刊:青春作伴好行文

2022-06-05 20:21:14   长江周刊
浏览量 30314

image.png

青春作伴好行文

——记2022年中国·共青城“青春之歌”文学笔会

image.png


雨水从天而落,淋皱一地平静。天地间,初夏的雨点朦胧着共青城市,青山雾罩,湖水生澜。

高朋满座、群贤毕至;共话初心、共歌青春。5月27日至29日,在淅沥的雨水声中,九江市共青城市迎来了一场以青春之名的文学盛会——2022年中国·共青城“青春之歌”文学笔会。来自长江沿线省、市的全国知名作家和江西省党报副刊主编共计40余人聚集共青城市,通过嗅觉、视觉、听觉、触觉全方位感受着青春之城的脉动。

文学赋予青春以魅力,赋予城市以气质。通过文学作品,呈献一座城市的风土人情。或清新、或浪漫、或坚韧、或蓬勃……这场群星云集的文学盛会,一路欢声笑语,让人一睹共青城市初夏雨的芬芳、风的温柔,在大家的心池中泛起阵阵涟漪、久久难平。


初 见

“热忱欢迎您来到‘青春活力之城’共青城市,我是您此次‘青春之歌’文学笔会的对接人员……电话号码……您入驻的宾馆房间号是……”人还未至共青城市,一则来自共青城市的问候短信已令与会作家、编辑们心生暖意。

共青城市拥有鄱阳湖岸线93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43%,人均绿地面积超40平方米。这里的水是甜的,自来水水源来自庐山西海;这里的空气也是甜的,被称为“空气维生素”的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达8万个,是国家森林城市。这里有世界最大的白鹤观赏地,整体观感就像是一幅典型的“水秀山清,风景如画”的江南画卷。

5月27日午后,一踏上共青城市的土地,新余日报编辑部主任陶贵彬就被这里草木葱茏、空气清新所吸引。“可以明显感受到这里的负氧离子含量很高,确实空气都是甜的。”惬意、舒服,是共青城市留给他的最初印象。

翻开为每位来宾准备的文件袋,里面装有口罩、消毒巾、免洗消毒凝胶的医药包;本次文学笔会的日程安排;共青城市《垦荒就业再出发》照片集、《档案里的共青城——重要报刊文章选编》……一个个看似很小的细节,串联起共青城市的细致与周到。

尽管本次文学笔会活动尚未正式拉开序幕,与会嘉宾们已经感受到这座青春之城强劲有力的心跳。

“我晚上认真地翻看了《档案里的共青城》这本书,让我非常有感触,我们前一辈的新闻人们用这些文章记录了共青城市70年来走过的路,让我了解到,共青人深刻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并且善于将自己的优势放大。因为年轻,共青人没有所谓观念的包袱,没有所谓经验的束缚,67年一路走来,共青人一直敢想敢干,这才在白纸上创造出了最绮丽的画卷。”江西日报副刊部主任李滇敏说。

1654431177(1).jpg
探 索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更是一座城市的心脏。要了解一座城市,先走进这座城市的博物馆。5月28日,与会嘉宾们的第一站来到共青城市博物馆、共青城市档案馆。

作为共青城市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的重要平台,共青城市博物馆主要展示从共青社到共青垦殖场,再到共青城开放开发区、共青城市四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垦荒创业史,通过重点叙事诠释出“共青精神”的深刻内涵。98名青年志愿者白手起家的垦荒故事,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嘉宾。

1955年10月15日,98名上海青年志愿者响应党的号召来此垦荒创业,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共青人接续奋斗,用青春和汗水在鄱阳湖畔的荒滩野岭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孕育了“坚韧不拔、艰苦创业、崇尚科学、开拓奋进”的共青精神。

“共青城市是一座山清水秀的宝地。通过走访博物馆、档案馆,我才知道原来共青城市是从荒地上建造起来的,是一座如此年轻的城市。”长江日报《江花》副刊主编、高级编辑周璐说,共青城市的垦荒故事令她感动,这种精神更值得所有人去学习与发扬。

说起共青城市,鸭鸭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词。在武汉纺织大学共青城纺织服装研究院及鸭鸭产业园,与会嘉宾深入了解了鸭鸭的发展史,对于鸭鸭的未来充满期待。

江西省作协散文专委会副主任朝颜笑称,自己与共青城市渊源颇深,因为穿过不少鸭鸭羽绒服。而这次的文学笔会,更令她认识了一个更加立体的共青。

近年来,共青城市坚持统筹兼顾、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打造产业兴、村民富、文化浓的新乡村。在走访共青城市苏家垱水口村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综合体、泽泉乡金牛生态园、甘露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后,朝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河戏着迷,被油米粑、枇杷、杨梅酒沉醉,“吃到第一颗枇杷的时候我惊呼这绝对是我今年吃过的最好的枇杷!”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人,共青城市的沃土滋养着共青人。“欢迎大家来到共青精神体验园,共青精神体验园展现的是老一辈共青人在金湖乡建立共青垦殖场,创办机耕队、砖瓦厂和板鸭厂的创业历程……”在讲解员的解说与带领下,与会嘉宾们走进位于共青城市金湖乡的共青精神体验园,大家被共青人的创业故事深深地感动着,刷新着对共青城市的印象,对共青城市的地域风情、文明生态和创新创业有了更加深刻、全面的了解。

1654431246(1).jpg


热 络

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彬演唱的哈萨克民歌《燕子》,江苏扬州市作协散文诗创作委员会主任苏扬朗诵的《扬州之春》,江西滕王阁文学院特聘作家王彦山吟唱的《赠卫八处士》,《浔阳江》编辑吴刚的陶笛吹奏曲《故乡的原风景》……在5月28日晚举行的文学笔会作家联谊会上,来自各地的作家纷纷展示自己的才艺,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诗歌、散文等作品,一个个原创节目将整个联欢会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更拉近了与会嘉宾之间的距离。

省作协会员、共青城市本土作家晏翠萍说,作为土生土长的共青人,以往都是自己赶到外地去参加类似笔会、聚会,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参与这样高规格的笔会,认识来自五湖四海的作家、编辑,打开了共青城市的文学之窗,使本土作家有了更广阔的交流学习机会,为共青城市增添了文学气韵。“特别是在今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我们共青城市能举办这样一场文学笔会,对我们所有共青作家、文学爱好者来说都是一次特别的体验,对于我们更好地鼓舞、促进共青文学创作有着很大的推动意义。”

“以文学的名义,以书写青春之歌这样的缘分,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年轻的城市,可以说,我们的情绪被这座城市所熏染。”九江市作协主席蔡勋直言,共青城市赋予了大家一种青春的意义,带给大家青春的冲击与创新,更激发了作家们创新创造奋斗不息的精神。

疫情隔离不了诗情,对于所有的与会嘉宾们而言,在被誉为“青春之地”的共青城市唱响青春之歌,预示着活力无限、青春无限。“这两天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从一只鸭子认识一座城市,鸭毛是怎么飞上天的?”鹰潭日报编委、副刊部主任、鹰潭市作协主席艾建新表示,在鄱阳湖的怀抱里展示共青城市的独特风采,未来共青城市必定有更多的精彩。

1654431270(1).jpg


火 花

原来只知道共青城市的“鸭鸭”羽绒服,通过本次文学笔会之行,才实地感受到艰苦创业的“共青精神”。可以说,这是大部分与会嘉宾们的感受。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是铸造灵魂的工程。作为本次文学笔会的重头戏,在5月29日上午举行的交流座谈会上,来自各地的嘉宾们围绕着自1955年98名上海知识青年到共青城垦荒创业以来的这段历史,围绕着此行的所想、所感、所得面对面交流,讨论怎样用文学创作形式,用自己手中的笔为共青妙笔生花,描绘好共青、宣传好共青。真情倾听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生动讴歌改革创新的火热实践。与会嘉宾们纷纷表示不虚此行,收获满满。

上海青年喜甜,他们怎样适应江西的辣椒?怎么从一个上海的小男人、小女人变成一个有着鄱湖底色的垦荒人?南昌日报《百花洲》副刊负责人、新闻网常务副总编舒琼对于这一变化背后的故事颇为好奇。在为期两天半的行程中,舒琼更是创作了一首诗《98颗种子》,“在共青精神体验园,98个水桶给我印象深刻,98个人给我的经历感触很深。正是这98颗种子生成了这座年轻的城市。”

“这次文学笔会的主题定位为‘青春之歌’,希望未来能做大做强、做出影响,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安徽省安庆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姚岚如是说。

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彬说,青春就是青年的要义,具有敢于担当、勇于开拓的精神。本次文学笔会的主题为青春之歌,从文学上来说,是对红色经典的致敬。“当下年轻人在这样一个新时代恰逢其时,正好将我们的青春和这样一个时代结合起来,让两代人的青春在这个时代通过文学迸发出迷人光彩。”

江西日报社九江分社副社长梁振堂表示,这次笔会邀请全国各地的作家、编辑一起运用各种文学创作形式,用心、用情、用力讲好共青故事,传递共青好声音,唱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和传播方式。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今年恰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共青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许巨峰认为,本次中国·共青城“青春之歌”文学笔会意义非凡,为共青城市文学带来了新气象、开辟了新阵地、提供了新机遇。

当前,共青城市正在积极打造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示范区、共同富裕示范区、城乡融合示范区、绿色发展示范区,“在交流座谈会上,与会作家就共青城市本土文化资源的发掘、传承,就我市的文学繁荣发展,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必将为我市提升文化软实力发挥建设性作用。”许巨峰说,借由本次文学笔会之机,必将引领共青城市文学创作活动走向更高更远的天地,为共青城市文学艺术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相关链接
1654431573(1).jpg

共青城是全国唯一以“共青团”命名的城市,北倚世界著名文化遗产地庐山,东邻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是国家级赣江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55年,98名上海青年志愿者响应党的号召来此垦荒创业,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共青人艰苦创业、开拓奋进,用青春和汗水在鄱阳湖畔的荒滩野岭开辟一片新天地,完成了从共青社、到共青垦殖场、到共青城开放开发区、再到共青城市的蜕变,建起了一座新城。

胡耀邦同志两次亲临、三次题词,江泽民、胡锦涛、朱镕基、温家宝等近百位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莅临视察。2010年9月设市,共青城市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县级城市之一,吸引了一大批优秀青年汇聚于此。已建成高校共8所,2020年大学生近8万人。未来3~5年,还将以大学城、职大园为依托,形成“20所高校、20万大学生”的规模,将成为全国大学生人口占比最高的城市。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孔颖/文 洪显智/摄)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钟千惠

责编:吴雪倩

审核:朱静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