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丨(散文苑)落星墩(外一篇)

2023-11-22 19:05:00   
浏览量 29122

落星墩 (外一篇)

■ 徐 剑

几年前,与朋友去星子县(今江西省庐山市)办点事,或许是太过顺利,余下大把的时间,我俩便决定去落星墩看看。那时正逢涨水季节,便找来一条小渔船,在波浪中荡漾而去。

船划了一会,落星墩的轮廓就渐渐清晰起来,它好似一条漂浮在水面的楼船,像长鲸一样在波涛中疾驰。抵近才发现,这座石岛只有少许身位还在水面之上。小船载着我们围着石岛的岩壁缓缓绕行,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发出哗哗悦耳的声响,我们还调侃自己像似有苏轼与苏迈夜游石钟山一样的情趣。徐而察之,这块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里所说的落星石大部分身躯都淹没于水下,无法让人观其全貌。岛上并无茂林修竹,所谓的“周回百余步,高五丈,上生竹木”的景象,或许只能永远保留在《水经注》这本著作里,供考证的人们去查阅和想象了。这座蕞尔小岛上倒是建有一亭、一塔、一寺、一牌坊,并成为当地的地标名片与文化符号。

其实,在唐末乾宁年间,僧人清隐就开始在岛上建造寺庙,一直延续到清末。宋代改寺名为“福星龙安院”,又名 “落星寺”,并在其上建有亭院。所以,南宋时期的德安诗人王阮的笔下才会有“岛石是处有,星辰曾实无。庄严成净土,怪诞出浮屠”的诗句。

在五代时期,吴杨溥在大和年间,选庐山之南建立了星子镇,并且派兵驻守,原因是在镇内鄱湖中发现了从天上掉下来的陨石,形如星斗,星子之名由此得来。而落星墩也被封为“宝石山”。直到宋朝的太平兴国三年,星子镇更名为星子县。

站在回头的船尾,极目远眺,匡庐雄姿笼罩在薄薄的烟雾中,湖水浩渺,白浪无际。小岛被山环水抱,尖尖的宝塔孤影映波,千百年来它就这么静静地伫立于此,见证了一代代王朝更迭,目睹了一幕幕渔舟唱晚,引领着迷雾中的渔人归岸……

从每年十一月份到来年四五月份,鄱阳湖进入枯水期。若不是在抖音上看到游人在落星墩打卡,我几乎忘记了那段观瞻中留下的小小遗憾。两年一晃就过去了,对落星墩真容的探寻,又再次浮现于脑海。还等什么呢?于是择日邀了几位朋友一道同行。

驱车到湖畔的路边停下,我们步行而往。二月的春风凛冽如刀,游人也寥寥无几。迎风纵目,落星墩已置身在绿色的草原上了。两男一女各骑一匹骏马从我身旁抖缰纵驰,朝湖床的深处狂奔而去,马蹄掀起的湖泥在空中翻卷。眼睛已成功地欺骗了我的感官认知,这不就是茫茫草原吗?

来到这敦硕的岩体根下,我好奇地思索着,这块突兀地孤卧在湖床上巨石,是怎样而来的呢?看着手里拾起的一小块并不致密、风化剥落的岩样,以我有限的一点地理知识来判断,假如这块质地松散的冰渍岩体是天外来物,我想早该在坠落时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中燃烧殆尽了。即便是没有燃尽的,也会与地表猛烈撞击的刹那化为碎片、尘埃和气体,并留下深深的巨坑。

尽管有《水经注》为据,有宋朝诗人蒋之奇的“今日湖中石,当年天上星”诗句的加持,我仍执着地持以怀疑态度。回来后,我在查阅相关资料时,发现一篇1958年8月江西省副省长方志纯曾陪同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来星子县游览落星敦的图片报道。方志纯向少奇主席介绍说,此岛是天上掉下来的流星。刘少奇主席回京后特地请来了几位专家进行考证,证明此岛为地质造山运动时期的遗留产物,而不是从宇宙陨落的流星骸体。尽管所谓天外来物的神秘面纱已然揭去,但从情感的角度来说,我更宁愿相信古老传说,想象着它拖着长长而炽热的焰尾,穿过大气,带着绚烂耀眼的光芒划过长空,照亮穹宇,以及它极速撞击大地发出的轰鸣声,那该是种何等的摄人心魄,何等的壮观景象。

在不同的年代,思想的进步与认知总会存在着它的局限性与差异性,我们没有理由去苛求古人来趋同。先民们为了这传说中的奇观,已赋予了太多的浪漫主义想象,以落星墩为之冠名,并建宝塔来纪念。这种由衷的、质朴的、对自然充满敬畏的行为,我想,足以感动一代代慕名而来的观仰者。

今日湖中石,当年天上星。这块传说中的神秘而富有诗意的落星石,它不仅是镶嵌在鄱阳湖烟波浩渺里的明珠,更是珍藏在当地人们心中一座永不褪色的“宝石山”。这幅铺展在庐山之南的绝美画卷,必将世世代代地永远流传下去……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左丹

责编:许钦

审核:姜月平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