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丨老屋

2023-07-22 11:14:56   浔阳晚报
浏览量 28826

老屋

□ 倪国梁

  退休后经常是一杯香茗在手,坐在自己的空中花园,望着眼前的绿植,脑海里全是回忆,就像播放着一部部纪录片。

  小时候,每年父亲都会带着我去“坡脚”看看,“坡脚”是那时长辈们对九江沙河镇“老屋”的简称。我家的“老屋”是极好的,记忆里“老屋”后有高高的“后背山”,门前是一条四季水声潺潺的小河,还有那时不时几趟冒着烟的火车,不紧不慢从“老屋”道场边穿过。

  印象中,每到冬天总是会看到农田里有切好的大泥巴砖,横七竖八地晒着太阳。父亲告诉我,这些是要用来盖房子的,难怪我看到“老屋”那儿全都是黄泥巴色的墙,房顶有的是土瓦,有的是草棚。父亲一到“老屋”遇到人总有说不完的话,尤其是遇到肩上扛着犁耙,手里还牵着牛,在田埂上走着的乡亲,会上前问长问短。

  每年清明,我都会跟着父亲到“老屋”后背山去上坟。那时的山除了有几棵松树外,光秃秃的,连树下的茅草都刮得干干净净。因为那时候没有烧的柴火,总听“老屋”的人念叨着要去“黎山”砍柴。后来我知道了,“黎山”就是庐山。凌晨出发,到傍晚才能挑一担硬柴到家。那时一担柴挑到沙河街卖能值两元钱左右,如果挑到九江去卖可以翻一番的价格。从“坡脚”到九江沿着铁路走有二十多公里,所以“老屋”的人为了能多赚几元钱,宁愿舍近求远,用近一天的时间把几十公斤的干柴、毛竹、杉树和炭都挑到九江去卖。那时我家住在赛城湖铁路边上,“老屋”的人路过总会到我家来歇个脚,从他们衣背上的白色汗迹,便能看出是多么的不容易。

  从1989年到1996年,随着昌九铁路复线以及高铁的建设,“沙河镇”站改为“九江南站”后又改为“庐山站”。我家的“老屋”门前也随着铁路线一次次拓宽,“老屋”的人也各奔东西。村子里如今不剩几户人家,只有祠堂仍屹立在“老屋”的山脚下……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钟千惠

责编:刘芸

审核:朱静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