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人民日报》2版

11月12日,《人民日报》2版要闻版刊发稿件《长江中游三省深化市场监管合作》,报道长江中游三省市场监管协同发展会议暨签约仪式在九江市举行,江西、湖北、湖南进一步深化区域市场监管一体化、跨地区消费者权益保护、检验检测等领域协作。
长江中游三省深化市场监管合作
人民日报南昌11月11日电(记者周欢)近日,长江中游三省市场监管协同发展会议暨签约仪式在江西省九江市举行,江西、湖北、湖南进一步深化区域市场监管一体化、跨地区消费者权益保护、检验检测等领域协作。
三省市场监管部门共同签署打击侵权假冒、优化经营主体跨省迁移登记、共建“信用赣鄂湘”、食品生产经营监管、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管、食品安全抽检监测等10项合作协议,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产业发展、坚守安全底线、守护放心消费上持续发力,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优化合作机制、提升合作水平。
自2023年长江中游三省市场监管协同发展合作机制建立以来,三省市场监管部门深化对接合作、加强区域协作。协同优化涉企服务,三省破除行政壁垒,统一政策条件和程序方式,为554户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跨省迁移登记。

11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6版

11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6版头条刊发稿件《江西共青城:低空经济“天路”正宽》,报道共青城市将低空经济作为经济发展“新引擎”,重塑城市发展维度。从制造车间到应用场景,从政策护航到人才支撑,共青城以系统思维布局低空经济,走出一条“无中生有”“有中创优”的突围之路。
江西共青城:低空经济“天路”正宽
昔日,它以“板鸭起家”,凭“羽绒发家”,在鄱阳湖畔写下一段热气腾腾的创业史;如今,它从湖畔振翅,向蓝天进发,无人机划破长空,低空经济乘风而起——江西共青城,这座血脉中奔涌着开拓精神的“青春之城”,将低空经济作为经济发展“新引擎”,重塑城市发展维度。
冬日暖阳下,共青城市低空经济产业园内,翱翔星云科技智能制造项目现场一派繁忙,工人们正在为投产做好充分准备。从无人机整机制造到特种装备研发,这个数千万元的投资项目,成为共青城低空经济链条上嵌入的又一颗“明珠”。
“从进场装修到交付仅用了20天,园区完善的配套,为我们争取了宝贵时间。”江西翱翔星云科技有限公司装备发展总监王松霖感慨道。良好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得以安心扎根、聚力发展。
如今,这片产业园已成为低空制造的主阵地。2025年3月,共青城集中签约10个低空经济产业项目,总投资达18.7亿元。随着江西瑞奇碳纤维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江西星恒长天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相继投产,园区已集聚18家企业,覆盖机身材料、电机、航电、整机制造等关键环节,初步形成“研发—制造—运营—服务”一体化产业闭环。由此,产业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链式发展,集群式爆发态势已然形成。
如果说制造是低空经济的“骨架”,那么应用场景就是其“血脉”。共青城以开放场景为牵引,推动低空技术融入城市肌理。
今年暑假期间,一架搭载高清摄像头和扩音设备的无人机在湖边巡护时,发现4名少年在湖边嬉水。无人机立即悬停空中,不断发出语音提示,提醒他们注意安全。同时,共青城市消防救援大队值班人员通过系统收到预警,迅速调度附近的消防人员赶往现场。
“空中哨兵”不止守护水域安全。在鄱阳湖上空,“无量天网”系统组网飞行,运用AI技术精准识别非法捕捞;在城市治理平台,无人机航线实现全域覆盖,隐患巡查、违建摸排、应急处突实现“一网统管”……
“低空技术正从‘小众专业’走向‘大众日常’,成为城市‘建、管、运’,空天地一体的‘神经中枢’。”共青城市南湖新城党工委书记刘显辉说。
低空经济如何实现腾飞?离不开政策支持与人才培养的协同推进。共青城深谙此道,以政策为翼,以人才为擎,构筑产业链发展“生态圈”。
当地打出政策“组合拳”,先后出台《低空经济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全面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向天再造共青城”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以“真金白银”的支持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此外,共青城构建了从在校培养到在职提升的完整体系。全市15所大中专院校中,约2万人就读于电子信息、无人机技术、飞控开发等相关专业,成为低空经济最丰厚的人才储备。
今年4月,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无人机产业学院揭牌成立;秋季,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低空经济产业学院正式开课;中航国际艾维飞行学院也已落户并开展多期培训……校地企协同育人机制步入实质阶段,实现“毕业即上岗、出校即进厂”的无缝对接。
从制造车间到应用场景,从政策护航到人才支撑,共青城以系统思维布局低空经济,走出一条“无中生有”“有中创优”的突围之路。(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刘婧宇)

11月14日,《经济日报》6版

11月14日,《经济日报》6版稿件《深度融合,场景生态怎样建》配发图片,报道庐山市九江荣腾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抓紧生产。

在江西省庐山市九江荣腾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抓紧生产。(韩俊烜 摄 中经视觉)

11月15日,《人民日报》7版

11月15日,《人民日报》7版刊发稿件《一票游多日 助力深度游(视线)》,其中报道2023年9月开始,庐山实行“一票多次多日使用制”,游客自入园之日起7日内可不限次数游览庐山中心景区和三叠泉、白鹿洞书院等环山景区。
内容摘要:
对于部分规模大、内容丰富的景区而言,游客很难在一天之内深入了解景区的底蕴和价值。近年来,“一票游多日”制度在多个景区落地。2023年9月开始,江西庐山实行“一票多次多日使用制”,游客自入园之日起7日内可不限次数游览庐山中心景区和三叠泉、白鹿洞书院等环山景区。

11月15日,央视《新闻直播间》
11月15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发稿件《2025候鸟迁徙 江西:候鸟陆续抵达 鄱阳湖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报道在鄱阳湖,高峰时期,每年有超过70万羽候鸟来此栖息越冬,当地通过新技术、新手段,让候鸟在鄱阳湖更好地栖息越冬。



11月16日,《新华每日电讯》1版

11月16日,《新华每日电讯》1版稿件《江西庐山:“围庐夜话”听民声》,单条报道庐山市依托“围庐夜话”议事平台,听民声、汇民智、解民忧。
江西庐山:“围庐夜话”听民声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刘佳敏
冬夜寒意渐浓,位于江西庐山南麓的白鹿镇五里村彭家村小组的村民活动室里,却热气腾腾。几十名村民与庐山市委书记、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围坐成一圈,一场“围庐夜话”恳谈会,就在这略显拥挤却充满期盼的空间里开始了。
“邵书记,我憋了一肚子话,就想说说咱村口这条‘揪心路’!”62岁的老党员彭永洪嗓音洪亮,打破了初始的沉寂。
他直言不讳:“去年搞雨污分流是好事,可路被挖破了,井盖也高出路面五六公分,成了‘绊马索’,村里好几个人摔伤了!”
话音刚落,村民彭康华立刻补充:“我12岁的儿子,骑自行车就在那儿摔过。从过去的黄泥路到今天的水泥路,我们特别感谢政府。但现在这800米的主干道,坑洼加高盖,老人孩子出门,心都悬着!”
庐山市委书记邵九思身体前倾,仔细询问路面的具体情况后,对在场的干部说:“一条路的变化,见证的是国家发展的进程。我小时候,村里能修一条砂石路都是奢望。现在我们要考虑的,是怎么让群众从‘有路走’到‘走得好’。这条路的问题,一定要解决。”
一锤定音。活动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恳谈会迅速进入高潮。问题接连抛出,村民彭木林提到村口的危墙“眼看要倒,附近放学的孩子路过危险”时,邵九思当场拍板:“围墙,一个礼拜修好!”
紧接着,矛头转向田间地头。“书记,那些网线掉下来乱得像蜘蛛网,地都没法好好种了。”一位头发花白的村民抱怨。几乎同时,关于“路灯太暗太稀,晚上不敢出门”的呼声也从不同角落传来。
“这个问题,我们农业农村局来办!”庐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殷小依率先“抢单”,“市里‘五治五美’工作对路灯有明确要求,之前是我们没收集到。明天就和镇里对接,路灯‘应装尽装’。”他说。
“大概多久?”邵九思追问。
“半个月到20天。”
“好,一个月内,必须解决!”
这边话音未落,另一边早已按捺不住。庐山市工信局局长张雁康立刻抬高声量,果断“接单”:“空中‘蜘蛛网’归我们工信管!整治工作已在推进,不用等明天部署,我现在就通知运营商,明天一早派人到现场,当场勘查,当场整改,效率更高!”
“抢单”之势已然形成。当村民提到进村电线杆太近、大车易剐蹭的问题时,张雁康未等点名,再次主动“打包票”:“这个隐患明天一并解决,请大家放心!”
现场顿时热闹起来。原本严肃的会场响起阵阵笑声,村民们脸上露出欣喜的神色。每当一个部门负责人起身领下任务,掌声就热烈地响起,一次比一次响亮,一次比一次持久。
夜色渐深,话题从眼前的路灯井盖,慢慢说到了往后日子的盼头。有老人念叨着养老金要能再多些就好了,有村民盼着能快点吃上旅游饭,这些话引起了共鸣。五里村是江西省“十四五”省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虽地处庐山脚下,却不在主要旅游线路上,多年来守着名山胜景,旅游业始终难成气候。
对这些短期内解决不了的难处,邵九思没绕弯子:“咱们村这些事,我都记下了。”他翻开手里的笔记本,“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健全养老事业、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这些都写入了‘十五五’规划建议。”
这时,角落里传来小声嘀咕:“规划建议那么远,真能管到我们这小村子?”
“管得到。”邵九思接过话茬,“规划建议不是写在纸上的空话。咱们今天说的每件事,都是规划建议的起点。坑洼的路面要修好,老人的养老要保障,村里的产业要发展……这些事办好了,规划建议才算落了地。”
夜深了,村民们三三两两走出活动室。干部们还聚在一起,商量着明天先去哪个村小组,暖黄的灯光照着他们摊开的地图和写满问题的笔记本。这场冬夜的谈话,把国家的蓝图和百姓的日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11月19日,《新华每日电讯》报眼

11月19日,《新华每日电讯》报眼位置刊发图片新闻,报道修水县宁州镇竹塅多彩森林风光,点赞修水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5.24%,被誉为“中国森林氧吧”。

这是江西省修水县宁州镇竹塅多彩的森林景色(11月18日摄)。修水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5.24%,被誉为“中国森林氧吧”。(陈美玲 摄)

11月19日,《经济日报》11版

11月19日,《经济日报》11版刊发稿件《城市更新 “体检”先行》,报道九江市以小区为单位摸清城市住房底数,精准梳理问题清单,对问题突出的小区集中进行房屋安全和功能完备整治专项行动,完成14000余栋存在安全隐患的自建房和1497栋存在外墙脱落隐患的房屋整治工作。
内容摘要:
查找出的问题该如何解决?立行立改、限时解决。江西九江市以小区为单位摸清城市住房底数,精准梳理问题清单,对问题突出的小区集中进行房屋安全和功能完备整治专项行动,完成14000余栋存在安全隐患的自建房和1497栋存在外墙脱落隐患的房屋整治工作。

11月20日,《经济日报》1版

11月20日,《经济日报》1版刊发图片新闻,报道11月18日,上港集团江西九江港城西港区二期码头正式开港,多用途码头与滚装码头同步投入运营。码头的启用将进一步优化九江港功能结构,助力九江建设区域航运中心。

11月18日,上港集团江西九江港城西港区二期码头正式开港,多用途码头与滚装码头同步投入运营。码头的启用将进一步优化九江港功能结构,助力九江建设区域航运中心。(魏东升 摄 中经视觉)
(来源:九江e媒)
编辑:王文婧
责编:肖文翔
审核:熊焕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