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4 日,《江西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报道《向江图强 九江攻坚》,聚焦这座因江而名、因江而兴的城市,深度解读九江以制造业、文化旅游、基础设施 “三大攻坚行动” 为抓手,在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主动作为、聚力攻坚的生动实践。


(图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三期项目滨江段主体工程有序推进。李涛渊摄)
一个因江而名、因江而兴的城市,如何“在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上善作为”?九江的答案是,大力推进制造业、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三大攻坚行动”。
今年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9%、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0.38%、九江港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9.06%。数字无言,却是九江向江图强、聚力攻坚最响亮的“战报”。
夯实制造业底座 挺起产业脊梁
制造业是九江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石化化工产业又是支撑九江制造业的台柱子。2024年,九江石化化工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224.9亿元,增幅达9.3%。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主攻方向,九江正在书写一份可圈可点、颇具分量的成绩单——
九江石化产业园,总投资105.69亿元的九江石化年产150万吨芳烃及炼油配套改造项目建设正酣,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每年新增营收超400亿元,带动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彭泽工业园区矶山化工园,总投资100亿元的江西心连心二期大项目实现一次开车成功,工艺装备技术达到行业顶尖水平;永修云山经济开发区星火工业园,星火有机硅“凤凰”项目建成投产,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体有机硅生产基地。
长江之滨,活力澎湃。在九江的产业版图中,既有石化化工、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的“实力担当”,也有新能源、低空经济、绿色智算、氢能船舶等新兴产业的“后生可畏”,还有未来健康、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航空和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的“硬核布局”。
在九江经开区,九江德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跨国并购,铜箔年产能提升至19.1万吨,位居全球第一;在湖口,国能神华九江电厂二期工程4号机组正式投入运营,总装机容量跃升至400万千瓦,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清洁煤电企业;在共青城,全省首个低空经济产业园建成运营,中航通飞、空中未来等50余家企业落户;在修水,一条涵盖研发设计、原材料处理、精密加工、终端应用的完整模具产业链初具规模;在鄱阳湖生态科技城,中国电信鄱阳湖智算中心一期300P算力上线投产,二期700P算力启动建设,全部建成将达到2500P算力,成为辐射全省的绿色智算产业基地。
今年前三季度,九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9%。这一成绩,也是九江开展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接续开展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改、“千项技改、万企升级”行动,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的有力印证。截至目前,九江市超1980家企业完成入企诊断,1038家企业完成改造,累计培育国家数字领航企业2家、国家级卓越级智能工厂2家、国家级5G工厂15家、国家级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企业30家,全市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指数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一。
激发文旅融合活力 赓续千年文脉
九派浔阳郡,分明似画图。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九江文旅市场持续火爆、表现亮眼:全市4A级及以上景区入园人数达464.44万人次,同比日均增长36.4%。
这背后,是九江深耕文商旅体融合发展,不断丰富文旅供给、释放消费活力,让“诗和远方”融入市井烟火、“绿水青山”绽放美丽经济,全面做活文旅产业的绵绵用力。
“琵琶亭中看灯光秀,浔阳楼上听说书,锁江塔里赏非遗,既有历史感又有时代气息,给人丰富的旅游体验。”行走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来自湖北的游客刘倩感慨地说。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11公里岸线全面焕新,累计接待游客620万余人次,有效推动引客入城,改变以往游客“只知庐山,不知九江”“上庐山,不落浔阳城”的局面。
近年来,九江以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为契机,按照千年文化、串珠成链,创意重现的方式,深入实施文脉溯源、文化遗产保护、文艺精品创作、文旅项目建设工程,赓续千年文脉,突出地域特色,打造长江文化新名片。九动梦工厂、九派之眼、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口段、瑞昌铜岭铜矿考古遗址公园、彭泽滨江文旅融合展示园等一批爆款项目陆续亮相,填补了九江文旅业态的多个空白。
一场赛事,奔赴一座城市;一台演出,增添一方活力。九江以“文旅+”激发消费新动能,培育出一系列节会品牌。连续举办三届长江经济带文旅消费季活动、六届庐山国际爱情电影周、七届九江国际名茶名泉博览会,举办声动九江巨星演唱会、《课本里的九江》情景剧巡演、“庐山杯”长江经济带龙舟邀请赛、“庐山杯”九江马拉松赛、赣超等一批活动赛事,不断释放文旅消费热效应。
今年1至9月,九江累计接待国内游客8420.13万人次,同比增长10.28%;累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046.82亿元,同比增长10.38%。“悠然庐山 诗画九江”的城市文旅品牌更加响亮,奋力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璀璨明珠的行动更见成效。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扩大开放路径
大江东去,百舸争流。坐拥152公里“黄金水道”,贯通广阔内陆腹地,九江有着通江达海、连通全球的先天优势。
如何发挥优势,更好地“走出去”与世界相连?一场以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为契机,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攻坚行动在九江铺展开来。
10月23日,我省首趟“长江班列”从九江城西港铁路专用线上港作业区驶出,发往四川,标志着“长江班列”铁路运营段成功延伸至我省。这也是九江以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为契机,加快构建水陆空无缝对接、“公水铁”多式联运、通关贸易一体化的现代化运输体系,奋力打造江海直达、服务全省、辐射周边的区域性航运中心的又一个亮点。
作为全省唯一通江达海的一类水运口岸,九江港口发展捷报频传:持续推进20个港口码头项目建设,建成全省首座万吨级码头国能九江电厂码头、全省最大单体工程码头瑞昌金丝港码头;九江港扩大开放至瑞昌、彭泽港区,“一港五区”大格局全面形成;新增九江至俄罗斯、日本国际直航,九江港集装箱班轮航线达19条,铁水联运发站点达29个;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顺利通过实地验收。目前,九江—上海外高桥航线的班轮每周开行6班,九江港—洋山港航线每周开行5班以上。
数据显示,2024年,九江港货物吞吐量2.23亿吨,排名全球港口第31位,较2022年前进9位;集装箱吞吐量突破百万标箱。今年1至9月,全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76亿吨,同比增长9.06%;集装箱累计完成74.15万标箱,同比增长10.06%。
与此同时,九江公路、铁路、航运交通网络加速织密:昌九高铁建设取得节点突破,庐山站东站房改扩建工程完工,中心城区快速路一期全线通车,九江红光国际港区铁路专用线全线开工;G105北澳线西移先导工程、通武高速、G220武穴至瑞昌过江通道计划年内开工;庐山机场已开通5条航线,“米”字形航线网络布局形成。
聚力攻坚再登高,向江图强起新潮。“我们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抓调度,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推进,不断把区位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九江市委书记刘文华表示,展望“十五五”,九江将坚定不移推进“三大攻坚行动”,增强信心、迎难而上,迈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新步伐。
(来源:张雷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尹晓军)
编辑:王文婧
责编:肖文翔
审核:朱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