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辉煌‘十四五’ 九江勇争先”系列新闻发布会市财政局专场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期间,我市财政系统紧紧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目标,以改革破题、以创新赋能,在财政实力稳步增强、民生投入持续加大等方面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财政答卷。
“十四五”期间,我市财政“家底”愈发厚实。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21年的292.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26亿元,五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可达1560.2亿元,总量比“十三五”期间增加198.9亿元。争取中央和省级各类转移支付资金从2021年的190.7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92.03亿元,年均增长15.26%。
同时,我市充分发挥债券资金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2021年以来,全市新增债券875.65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32.01亿元,发行项目989个;专项债券743.64亿元,发行项目917个。此外,成功争取到中央和省竞争性项目10个,总金额29.19亿元,为全市重大项目建设、产业升级等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全市财政部门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四五”期间,全市民生领域累计支出高达2604.47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稳定在近八成,重点投向就业、教育、社保、医疗等关键领域。惠民惠农补贴发放高效便捷,通过“一卡通”发放补贴资金161.68亿元,惠及群众3429.26万人次。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基本养老、医疗、社会救助、优抚等标准稳步提高。
我市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高度,推动“可躺式”课桌椅进校园、强化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上学交通服务保障等实事落地;大力扶持创业、带动就业,累计新增发放创业贷款238.69亿元,直接扶持8.65万人次创业,带动和吸纳52.31万人次就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综合运用银行贷款、基金、担保等政策工具,形成协同联动效应,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活水”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展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2.4万笔,服务市场主体1.2万户,助贷规模465.75亿元;“财园信贷通”新增发放贷款199.18亿元,为4256家企业减负2.6亿元;支持九江市工业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和现代产业引导基金的设立与运营,推动觅瑞生物、琥珀新材料等一批制造业重大项目引进,助力优必选、重塑能源等企业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在推进“两重”“两新”政策落地方面,全市累计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44.6亿元,其中:支持“两重”方向资金21.04亿元,重点支持38个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项目建设;支持“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方向资金10.67亿元,支持工业、文旅等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项目72个;支持“两新”消费品以旧换新方向资金12.89亿元,有效激发市场消费活力,推动形成良好的经济循环效应。
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效能,我市财政部门完善各领域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先后完成教育、交通、文化、科技等8个领域市县财权事权责任划分,以及市本级差旅费、会议费等12项支出标准制定,持续加强“三公”经费支出的必要性、合理性审核,坚决杜绝铺张浪费,将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信易+政府采购”、零成本投标、“掌上交易”系统等10余项政府采购改革举措在全省率先施行,打造了“企业最有感”的政府采购营商环境“九江样板”。
“我们始终将防范化解风险作为必须履行的政治责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对各类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督监测,确保财政运行可持续。”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市投融资促进中心党组书记、主任代玲芳表示,展望“十五五”,市财政局将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优化资金管理、强化政策效能,为九江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贡献财政力量。
(见习记者 史林 九江日报记者 沈明杰)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肖文翔
审核:朱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