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保安全” ,九江全面推进安全生产“非现场监管”护航高质量发展

11月19日 14时 阅读 30609

“以前每个月都要接受好几次现场检查,现在通过系统就能实时上传隐患整改情况,监管部门线上核查,既不耽误生产,又能及时解决安全问题,这一创新做法为企业减负。” 近日,我市某工贸企业安全负责人登录“应急宝”APP完成月度自查后,对新推行的安全生产“非现场监管”模式连连称赞。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监管效能,市应急管理局立足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印发了《关于加强安全生产“非现场监管”工作的通知》,以“科技赋能+精准监管”为核心,构建覆盖多领域、创新多方式、闭环强落实的“非现场监管”体系,推动安全生产监管从“频繁上门”向“智慧在线”转变,实现“监管不缺位、服务不打折、企业不打扰”的三重目标。


全领域覆盖:清单化监管筑牢风险防线

“通过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我们能实时监测尾矿库表面位移、浸润线数据,一旦超过预警值,系统会自动报警,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提醒企业处置。” 市应急管理局矿山安全监督管理科科长刘胜斌介绍,“针对不同行业风险特点,此次‘非现场监管’明确了‘分领域、清单化’的监管路径,确保重点行业安全风险‘看得见、管得住’。”

在非煤矿山领域,除了尾矿库和地下矿山的在线监测,无人机巡查已成为露天矿山监管的“空中眼睛”,可快速排查边坡垮塌、违规作业等隐患。截至11月10日,市应急管理局已组织无人机巡查4次,检查发现并指导整改问题隐患15处。

危险化学品领域,依托危化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接入了242个危险源,视频点位数583个,传感点位数7093个,实时紧盯重大危险源企业的视频监控与报警处置,推动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今年8月以来,我市累计发现和处置重大危险源场所温度、压力、液位、可燃有毒气体报警3313条。

工贸领域,全市299家工贸企业通过“应急宝”APP 接收自查任务,从设备维护到制度执行逐项核查,整改情况线上反馈,已实现65条隐患治理“闭环管理”。 

烟花爆竹领域,12家批发企业借助流向信息管理系统,精准追溯批发企业的进货来源与销售去向,从源头防范非法违法行为。

此外,用电监测系统可实时捕捉161家企业“昼停夜开”“明停暗开”等异常生产行为;6家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培训现场视频已接入应急值班室,实现全程监管;“互联网+执法”系统,能一键查询企业隐患整改与行政处罚记录…… 跨领域、多维度的非现场监管手段,正织密九江安全生产“智慧防护网”。

多方式创新:科技赋能破解监管痛点

“以前去园区检查,一天最多跑3家企业,现在通过市应急管理指挥平台,半天就能完成10家高危企业的线上巡查。”谈及“非现场监管”带来的效率提升,市应急管理局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科科长陈乐福深有感触。

这种监管模式以“科技赋能”为核心抓手:一方面,加快推进应急管理指挥平台升级,依托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两重点一重大”(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和重大危险源)、自动化控制室、有毒易燃易爆气体监测等关键部位布设视频监控与传感器,通过收集分析企业安全基础数据等“常量信息”,实现市县两级对高危企业的“在线监管+快速应急处置”。另一方面,创新推出“线上巡查+远程执法+专家指导”的组合模式,监管人员通过定期线上巡查,实时查看企业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对发现的违法行为,通过在线调取证据、视频询问当事人等方式完成远程立案查处,既严格遵守执法程序,又减轻企业迎检负担。同时,邀请安全生产专家通过视频连线、在线答疑,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帮助解决安全难题。

“之前重大危险源罐区检维修作业更换防爆探头遇到困难,专家通过视频远程指导我们,当天就更换到位,比传统请专家上门节省了3天时间。”九江某化工企业负责人说,“非现场监管”不仅减轻了企业接待压力,更让专业服务“触手可及”。

强闭环落实:严管厚爱推动企业自律

“非现场监管”不是“宽松监管”,而是更精准的“靶向监管”。市应急管理局法规科科长马剑介绍:“为确保监管实效,通知中明确了‘结果运用+闭环管理’的双重保障机制。”

在检查方式上,推行“非现场优先”原则,对通过书面核查、网络核验、智慧监管等“非现场”方式可达到检查目的且未发现违法行为的,一律不安排入企现场检查,切实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的干扰;在隐患整改上,建立“发现—通知—整改—复查”的闭环流程,企业要按要求上传整改照片、视频等佐证材料,监管人员线上复查确认,确保问题整改不留死角;在信用监管上,将企业非现场监管情况纳入信用评价体系,对严重违法、多次整改不到位的企业,依法实施信用联合惩戒,在市场准入、项目审批、银行贷款等方面予以限制,让违法企业“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针对非现场监管发现的重大隐患或违法行为,建立“非现场预警—现场核查”的快速衔接机制,监管部门第一时间组织执法人员赴现场处置,确保风险隐患“及时清零”。

试点树标杆:“揭榜挂帅”探索经验模式

为推动“非现场监管”落地见效,我市创新推出“揭榜挂帅”试点机制,结合各县(市、区)产业特点,明确6项重点任务及对应试点单位。

湖口县应急管理局负责园区智慧监管、德安县应急管理局聚焦尾矿库监管、永修县应急管理局主攻危险化学品监管、都昌县应急管理局推进烟花爆竹监管、瑞昌市应急管理局探索工贸领域监管、彭泽县应急管理局攻克非煤矿山边坡监管难题。

为保障“非现场监管”模式顺利推进,我市还将加大资金投入,用于信息平台建设、设备购置与运行维护,同时加强监管人员信息化技术培训,提升业务能力,积极引导企业加大安全生产信息化投入,支持安装智能监测设备,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转变。

“‘非现场监管’是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探索。” 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柯文表示,“我们将持续完善‘非现场监管’机制,以科技为笔、以创新为墨,在优化营商环境与筑牢安全防线之间找到‘最大公约数’,为九江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九江日报记者 程静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实习编辑

责编:肖文翔

审核:朱静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