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波政策利好“来袭”!江西建筑业“20条”发布,你关心的都在这里

11月18日 07时 阅读 29131

《江西省支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近日发布,记者注意到,《措施》从市场改革、企业培育、绿色转型、金融支持等六大方面推出20条“干货政策”,直击建筑业发展痛点,助力“江西建造”升级,不管是本地龙头企业还是中小建筑公司,一大波利好“来袭”。

国企民企一视同仁,外地企业来赣可“共享业绩”

不少建筑企业反映,过去参与重大项目投标时,常因“门槛限制”或“本地保护”错失机会。

此次《措施》明确提出“打破壁垒”:

一方面严禁在招投标中设置不公平门槛,国企、民企一视同仁;

另一方面鼓励省外建筑企业与本地公司组成联合体,共同参与水利、交通、市政、能源等重大项目,联合体成员可按贡献“共享业绩、共担风险”。

对于招标人,《措施》要求压实主体责任,可采用“评定分离”模式,让招投标评审更看重项目质量安全、绿色建造水平、装配式建筑。

这意味着,企业不用再靠“拼关系”拿项目,而是凭技术实力和合规经营说话。

“定制化扶持” 助企业勇闯“专精特新”

针对不同规模企业,《措施》给出了“定制化扶持”:

头部企业想升级资质?

中小建筑公司想找细分赛道?

如果是建筑业央企子公司、行业头部企业想来江西设研发中心,政策更是“给足诚意”——用地保障、人才引进、项目对接、业绩认定都有合规支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一起发展。

实施既有公共建筑节能绿色改造

今后在江西盖房子,“智能”“绿色”将成主流。

《措施》明确,政府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的新建建筑项目,只要单体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或地上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原则上都要采用装配式建筑,土地出让时就会把这个要求写进合同。

同时,有条件的设区市可以建智能建造产业园,推广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EPC项目要实现BIM技术全流程覆盖,就像给建筑项目装了“数字大脑”,从设计、施工到竣工交付都能精准管控。

绿色建筑方面,政府投资项目要优先用绿色建材,超低能耗、近零建筑会得到重点支持。深入推进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结合城市更新,同步实施既有公共建筑节能绿色改造。

钱不再难“找” 中标通知书、施工合同也能信用贷

“项目垫资多、回款慢、贷款难”是建筑企业的“老大难”问题。

此次《措施》拿出“真金白银”的金融支持:依托“赣金普惠”平台设立建筑业融资专区,整合企业税务、社保、工程业绩等数据,帮企业快速对接银行,贷款期限能和项目经营周期匹配,避免“短期贷款扛长期项目”的压力。

针对企业“抵押物不足”的痛点,《措施》鼓励银行开发专属产品:符合要求的企业发放无抵押信用贷款,凭在建工程中标通知书、施工合同信用,用应收账款做质押融资。

绿色建筑项目更有优势,银行会给差异化利率优惠,甚至还有投标、履约、工资支付等专属保证保险,降低企业资金占用成本。

此外,政府还会严查工程款拖欠。政府机关、国企项目进度款支付不能低于已完成工程价款的80%,未完成结算审计不能作为拖欠理由,用房子、物资抵工程款的,必须找专业机构评估价值,严禁“虚高抵账”。

初次轻微“犯错” 主动整改可“包容免罚”

为了给企业减负,《措施》在监管和司法保障上也更“人性化”。

企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的,实行“包容免罚”,只要主动整改就不搞“一刀切”处罚。

诚信好的企业,投标、履约、质量保证金可以用保险保函替代现金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还能免缴或减免。

如果企业遇到法律纠纷,也有“绿色通道”。

司法部门会组建专门调解组织,推进“诉调对接”,简单案件快速办,执行生效裁判时会尽量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影响,比如企业用银行、保险公司的保函申请解除财产保全,会依法准许。

(来源:大江新闻)


编辑:王嘉琪

责编:肖文翔

审核:许钦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