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眼看 “正常”,显微镜下现原形!高危女性要注意!

11月14日 16时 阅读 31128

一提到卵巢癌,很多女性都怕它——“沉默的杀手”太会躲!

它长在盆腔深处,早期没啥明显感觉,等肚子痛、不舒服去检查,往往已经晚了。更让人头疼的是,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常规筛查方法,这也是它让人“闻风丧胆”的原因。

但有一类女性要特别注意:家里有亲属得过卵巢癌、乳腺癌的,属于高危人群!别担心,不是说有家族史就一定会得病,现在医学上有办法主动防范——通过遗传咨询、基因检测,再加上必要的预防性手术,就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从“正常组织”里揪出毫米级癌

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八里湖院区妇科肿瘤二科就遇到了这样一位患者:因为家里有卵巢癌家族史,她被医生判定为高危人群。为了防患于未然,医生团队通过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发现患者BRCA1基因突变,为卵巢癌高风险人群,遂建议她做了“预防性双侧输卵管-卵巢+全子宫切除手术”——简单说,就是把可能长癌的器官提前切除,从根源上杜绝风险。

手术很顺利,医生当场检查切除的组织:看起来光滑平整,没摸到任何肿块、结节,肉眼看完全正常!但医生没掉以轻心,按照流程把组织送到了病理科做“细查”。

病理科医生就像“显微镜下的侦察兵”,把组织切成薄薄的切片,一层层仔细检查。果然,在左侧输卵管的一个小角落,发现了一个只有几毫米大的微小病灶——确诊是“输卵管浆液性上皮内癌”!

图片

别看这个病灶小,要是没发现,任由它发展,迟早会变成致命的输卵管癌。而这次预防性手术,不仅切了可能患病的器官,还通过病理检查精准揪出了隐藏的“定时炸弹”,相当于提前打赢了一场抗癌战!

很多人不知道,治病就像“打仗”,光有好战略还不够,得有精准的“情报”支撑:

临床医生是“战略家”:根据患者的家族史、身体情况及基因检测结果,判断她是高危人群,果断建议预防性手术,把治疗提前到“没发病之前”;

病理医生是“侦察兵”:用显微镜找到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病变,把“可能有风险”变成“确诊早期癌”,让手术的意义更关键——不仅是预防,还直接切除了隐藏的病灶!

这种“临床+病理”的无缝配合,让原本可能晚期才发现的癌症,在最早期就被解决了。不仅治愈率大大提高,还能少遭罪、少花很多治疗费,生活质量也不受影响。


重要提醒

两类人|主动关注卵巢癌风险

1.家里有妈妈、姐妹、外婆等亲属得过卵巢癌、乳腺癌的女性

2.基因检测发现有BRCA1/2等致病基因的女性

(来源:九江市妇幼保健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朱静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